[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23291.1 | 申请日: | 200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800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7-12 |
发明(设计)人: | 周琪;杨殿海;李咏梅;周雪飞;陈志山;刘选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龙梅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涉及一种可修复城市河道生态功能的岸坡结构以及构建方法。由孔隙率为15~25%、强度等级为C10~C20、中间设有贯穿孔(6)的生态混凝土砌块(5)、通过贯穿孔(6)将砌块(5)串连在一起的扦插桩(7)和贯穿孔中的植物构成。首先确定岸坡形状、宽度与高度;然后计算堆积层数和砌块数量,进行堆积并码整;接着在砌块(5)的贯通孔(6)中插入扦插桩(7),把砌块(5)串连形成砌块串并插入河岸底泥中;最后在贯通孔(6)中填充泥土并栽种植物。本发明结构简单、牢固安全、成本低且施工简便、省时、占地少。可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各类河道岸坡,使其具有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而恢复生态环境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混凝土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其特征在于:由生态混凝土砌块(5)、扦插桩(7)和环保植物(4)组成,生态混凝土砌块(5)的孔隙率为15~25%、强度等级为C10~C20、中间设有两个贯穿孔(6),并沿河坡长度从河底开始堆积码放整齐,其中一个贯穿孔(6)中设有能将砌块(5)串连在一起形成砌块串,并插入河坡底泥的扦插桩(7),其余的贯穿孔(6)中填有带肥料的泥土并种植环保植物(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2329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