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填充式主动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510082335.3 | 申请日: | 200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715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1-04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和彦;奥村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26 | 分类号: | F16F13/26;B60K5/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弋;顾红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具有压力接收腔(86)的流体填充式主动减振装置(10),压力接收腔由分隔件(146)分成主流体腔(160)和辅流体腔(162)。分隔件(146)包含可动板(166),该可动板完全跨越分隔件(146)的上、下通孔(154、158)的相对表面之间而延伸。可动板(166)的弹性凸起(176)夹在上、下分隔板(148、150)之间,使得可动板(166)通过上通孔(154)暴露于主流体腔(160)并通过下通孔(158)暴露于辅流体腔(162)。在上、下分隔板(148、150)与可动板(166)的没有形成弹性凸起(176)的外围部分之间形成有连通间隙(178),以便使主流体腔(160)与辅流体腔(162)通过上、下通孔(154、158)以及连通间隙(178)互相连通。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填充 主动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流体填充式主动减振装置(10),其包括:第一安装件(12);第二安装件(14);弹性地连接第一和第二安装件(12、14)的橡胶弹性体(16);压力接收腔(86),其填充有一种不可压缩的流体,其壁由该橡胶弹性体(16)部分地界定,并且其受到振动输入的影响;平衡腔(88),其填充有所述的不可压缩的流体,其壁由柔性隔膜(28)部分地界定以便于容积发生变化;振荡板(68),其界定了压力接收腔(86)的壁的另一部分,并被弹性地支撑着以便能够发生移动,振荡板(68)受到一个致动器(96)的激发,该致动器用于控制压力接收腔(86)的压力;分隔件(146),被固定地支撑在第二安装件(14)上以使压力接收腔(86)分隔开,在分隔件(146)的两侧各形成有位于橡胶弹性体一侧的主流体腔(160)和位于振荡板(68)一侧的辅流体腔(162),该主流体腔(160)和辅流体腔(162)通过形成在分隔件(146)中的通孔(154、158)保持互相连通;以及节流通道(90),其使主流体腔(160)和平衡腔(88)互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分隔件(146)包括:互相叠置的上分隔板(148)和下分隔板(150),上、下分隔板具有由设置在上分隔板(148)中的至少一个上通孔(154)以及设置在下分隔板(150)中的至少一个下通孔(158)组合而成的通孔(154、158);以及可动板(166),该可动板的具有完全跨越上、下通孔(154、158)的相对表面之间延伸的尺寸,并设置在上分隔板(148)和下分隔板(150)之间,多个弹性凸起(176)从可动板(166)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的外围部分凸向可动板(166)的两侧,以便在可动板(166)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设置,这些弹性凸起(176)夹在上分隔板(148)和下分隔板(150)之间,以使得可动板(166)的第一表面通过上通孔(154)暴露于主流体腔(160)而第二表面则通过下通孔(158)暴露于辅流体腔(162),从而当横跨可动板(166)施加主流体腔(160)与辅流体腔(162)之间的压差时,可动板(166)承受上分隔板(148)和下分隔板(150)之间的位移,通过可动板(166)与上分隔板(148)或下分隔板(150)相接触而阻塞上通孔(154)或下通孔(158),且通过利用振荡板(68)的激发致动来控制压力接收腔(86)的压力,使与可动板(166)的位移有关的、被引导流经上、下通孔(154、158)的流体的谐振频率设定为等于或大于要被衰减的振动频率,且在上、下分隔板(148、150)与可动板(166)的没有形成弹性凸起(176)的外围部分之间形成有连通间隙(178),以便使主流体腔(160)与辅流体腔(162)通过上、下通孔(154、158)以及连通间隙(178)互相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8233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