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剑杆织机用载体带及其纤维构造体无效
申请号: | 97123400.0 | 申请日: | 1997-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83489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03 |
发明(设计)人: | 金原雅彦;都筑诚;安江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3D47/27 | 分类号: | D03D47/27;D03D25/00;D04C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载体 及其 纤维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剑杆织机用载体带及作为构成其载体带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强化材料的适当纤维构造体。
作为剑杆织机的入纬装置,具有前端固定有剑杆头的载体带和传动载体带的剑杆轮。在此入纬装置中,剑杆轮来回转动,伴随着其转动,载体带往复移动。随着载体带的往复移动,载体带上固定着的剑杆头进入经线的开口中,而随着载体带的回移从经线的开口内退避开。
在日本专利特公昭60-40538号公报公开的入纬装置中,如图21所示,在载体带51的前端固定着剑杆头52。载体带51的基端部在固定于剑杆轮53的周面上的同时卷绕在剑杆轮53上。为了防止由于剑杆轮53回转的离心力作用而使载体带51离开剑杆轮53的周面,在剑杆轮53的上方设置有2个滚子54、55。为了使载体带51压向剑杆轮53的卷绕面,在剑杆轮53与滚子54、55之间卷绕着绳56。这样通过剑杆53的来回转动来进行在经线开口中纬线的入纬。
特开平3-180542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如图22所示,作为剑杆轮53使用了链轮,在载体带51上形成沿载体带长度方向有所定节距的、与驱动链轮的齿53a相结合的结合孔51a。剑杆轮53的来回转动通过齿53a与结合孔51a的嵌合传递至载体带51,载体带51随剑杆轮53的来回转动而往复运动。
作为前述载体带,有塑料制品及纤维强化塑料(FRP)制成的。塑料制的有例如聚脂制成的。FRP制的载体带如图23所示,载体带5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上设置着平织的织物W1,两织物W1之间设有多层纤维层W2及纤维层W3。纤维层W2沿载体带长度方向配设纤维,纤维层W3沿与载体带长度方向斜交叉地配设纤维。此外,结合孔由压力机冲压形成。
再者,如实开平2-125979号公报公开的载体带,具有多层基布的构造,在该多层构造的厚度方向至少一部分上且各链轮结合孔的外侧长度方向上存在有加强材料。
在这里,如果使用塑料制或是仅含有强化纤维塑料制的载体带,载体带会对应于剑杆轮的外周面的曲率而变形。此外,由于刚性低,从剑杆轮输出的状态中,载体带成为向下方弯曲的状态。而当载体带后退时,由于剑杆头的重心与加速度的关系,载体带的前端侧由上浮状态变为向下落的状态,从而,在无导向件的状态下,使剑杆头向经线开口内的进入及从经线开口内的退出不能顺畅地进行。
如图24所示,在经线Y开口时引导载体带51从经线Y的下侧进入经线开口内的导向部件57a,57b是必要的。导向部件57a、57b支撑着筘在图中未示出的筘座上沿其长度方向交互设置。这样,由于导向部件57a、57b通过筘座的摇动而相对经线开口内出入,有导向部件57a、57b拉断经线Y的情况。此外还存在着经线Y与导向部件57a、57b磨擦而起毛的问题。
另一方面,多层纤维层积而成的FRP制的载体带51由于刚性大,剑杆轮的姿势稳定,向经线开口的进入及由经线开口的退避顺畅。其结果是纬线的交接也圆滑进行。
但是,由于载体带51从剑杆轮53伸出,及向剑杆轮53的卷绕每次入纬要往返一次,载体带51上被频繁施加以弯曲应力。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在受到弯曲应力时,如果在端部存在有纤维切断面这部分容易成为破坏起点面发生破坏,其强度显著降低。由于以往的FRP制的载体带51,设有纤维的切断端位于载体带51的宽度方向两端的各纤维层W1~W3,如图25所示从载体带51端部开始容易发生层间剪断破坏。此外,夹入结合孔51a的部分处于复杂的变形状态,易发生层间剪断破坏,再如图22所示,剑杆轮53的齿53a脱离结合孔时,由于齿53a与结合51a的磨擦而发生表面剥离。
以往的FRP制的载体带51,由于在厚度方向叠放的各纤维层间没有贯通线,前述的层间的剪断破坏及表面剥离发生时容易扩大。其结果是存在载体带的耐久性不高及载体带的寿命短的问题。
本发明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剑杆轮能在稳定的姿势下进入经线的口内及从经线开口内退避,而耐久性好的剑杆织机用载体带。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述效果的,而且在到寿命时载体带不会完全切断,能够避免载体带的一部分及剑杆轮留在织机的织制部的状态下进行打纬的剑杆织机用载体带。
本发明第3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为构成前述的载体带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强化材料适当的纤维构造。
为了实现前述第1目的,本发明的载体带由纤维强化塑料形成。作为构成纤维强化塑料的强化材料,使用了与前述载体带大约相同大小的带状纤维构造体。纤维构造体含有倾斜于其长度轴方向布置的线条。该线条按在前述纤维构造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折返来组织。做为线条不仅是捻制而成,还含有不经捻制的长丝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3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