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及其类似物的透光顶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115412.0 | 申请日: | 199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46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爱德华多;西内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47 | 分类号: | B60J7/047;B60J7/0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及其 类似物 透光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及其类似物的透光顶驱动装置。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透光顶允许在透光顶驱动时执行一个最初的透光顶摆动步骤,通过抬起透光顶指向汽车尾部的那部分使其成一角度。透光顶还可制成可以滑动,以至少部分地打开上部开口。
为了关闭透光顶,当然是反过来执行上述动作。
这些传统的技术方案总的表明它们本身非常复杂,不仅是因为它们需要装配相当数量的构件,还因为它们的驱动并不容易。
在这些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可以述及这样一些例子,它们具有一框架,位于顶的开口处,该框架形成两个彼此相对的轨道,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分别能在每根轨道中滑动。有一支架枢接于其中一个滑动件并支撑透光顶,还设有一打开杠杆,其一端枢接于滑动件,另一端枢接于支架,而中间部分具有一支点,与其它导向件相配合。
利用这种结构,转动动作是通过滑动件的相互滑动来实现,而在打开和关闭过程中的平移动作是通过利用锁合装置使这两个滑动体或件相互接近而获得的,其结构非常复杂。
已有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典型的缺点在于,构件在宽度方面的尺寸相当大,这大大限制了片状件的应用范围,而这种片状件实际上形成透光顶的封闭部件。
本发明的目标是通过提供这样一种透光顶驱动装置来消除上述缺点,它可用很少的构件来获得透光顶的转动和摆动及其平移动作。
在该目标的范围内,本发明一特殊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它可自动地实施一系列的操作而不会发生各种卡死问题或干扰,同时在结构上非常简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同时用手工和机械化系统驱动的装置,它在任何场合下均可保持相当简单的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透光顶驱动装置,它能用普通市场上所能买到的部件和材料制成,并且从单纯的经济观点看是具有竞争力的。
上述目标、目的以及将在下面变得明了的一些特点是由这样一种汽车及其类似物的透光顶驱动装置实现的,按照本发明,该装置包括一框架,它可固定于汽车及其类似物的顶部上的一开口处,所述框架形成两个彼此相对的导轨,其特点是,它对于每个导轨均包括一滑块,它们能与使它们在相应的导轨中滑动用的平移动作装置相连,并具有两个彼此隔开的侧销,这两个侧销能与两个类凸轮槽相配合,这两个槽设在一用于支撑片状件的支架上,该片状件能被设置成关闭所述开口,另外还设有一板,它铰接于所述支架,并由所述滑块驱动,用以将所述板设置一在与所述框架相连的位置,其中所述滑块的滑动造成所述片状件的转动,并用以将所述板设置在一运动位置,其中所述滑块的滑动造成已倾斜一个角度的所述片状件的平移动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详细描述后而变得更为明了,其中所描述的是汽车及其类似物上的透光顶驱动装置的一较佳(但并不是唯一)实施例,它用非限制性实例的方式示于附图中,其中:
图1是装于汽车上的一透光顶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该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该装置在所述片状件处于转动初始阶段时的剖视图;
图5是该装置在中等倾斜阶段的剖视图;
图6是该装置处于完全倾斜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该装置在片状件处于平移动作开始阶段的剖视图;
图8表示片状件的平移动作。
参照以上附图,按照本发明,总地由标号1表示的汽车及其类似物的透光顶驱动装置包括一基本呈矩形的框架2,它能固定于汽车及其类似物的顶部3上的一开口处。
框架2在相对于汽车方向的两个纵向边缘形成两个彼此相对的导轨,总地由标号10表示。
每根导轨10内设有一滑块11;在该具体的实施例中,滑块是由一基本呈矩形的板构成,该板装有连接件12,它们例如可连接于一螺旋形钢丝绳13,该钢丝绳用来执行平移动作,并使滑块11在导轨10内作平移动作。
螺旋钢丝绳13能被手工或通过电机装置驱动。
滑块11上设有两个侧销15;这些侧销分别与形成于片状件19的支承支架18上的一第一类凸轮槽16和一第二类凸轮槽17相配合,该片状件能被设置成关闭顶部的开口。
这两个类凸轮槽16和17设置成相对于支架18的纵向延伸部分倾斜一个角度,并具有彼此不同的倾斜度,以使得销15与槽16和17的配合抬起支架18并使其倾斜,如图4和5所示。
支架18通过一枢轴20铰接有一板21,该板形成有一L形槽22,前销15配合于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5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