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及其制法无效
申请号: | 97100893.0 | 申请日: | 199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93546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23 |
发明(设计)人: | 叶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祥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及其 制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及其制法。
经济的繁荣带动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的温饱之余,更有意愿去追求各种户外运动,以获得休闲及健身之目的,而其中打高尔夫球,在本身运动较为缓和之下,配合以传播媒体大肆宣导每一国际赛事,而使得愈来愈多的人投入此一运动。
就一般发球用高尔夫球杆杆头(1)之制造,如图1所示,有的是以复合纤维材质一体成型后,再于前侧面设以数道相间隔之横槽使形成一打击面(11),而如图2所示,若是为木质的杆头(2),则是将一以钛或其他金属材质预先制成的打击板(21)螺固于杆头(2)的前侧端面,另外,如图3所示,铁杆的杆头(3)则是利用铸造法一体成型而成,前述杆头(1)、(2)、(3)之制法及其构造,一直被业者所通用,而其等虽能达到击球之功能,惟因打击面不管是一体成型或是螺固定位,皆与杆头的本体为一实心之硬性结合,致使击球时的弹性有限,以致当击球时,完全皆是利用球员本身的臂力以及经验累积的技巧,而无法藉由杆头的结构作一辅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及其制法,藉于打击板的后侧形成一中空部,而能提高打击时的弹性,以将球击的更远,并能增加控球性,使球往正确的方向飞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包括一本体及一打击板,其特征在于:
该本体的前侧打击面的外围设有环绕的凸环,该凸环内侧为凹下的环面,该打击板与该环面大小相等,该打击板紧密卡合于该凸环内,于打击板后方形成中空部。
所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的环面周缘设凸起的环缘。
所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其特征在于:
在该打击板与所述环面间填充有弹性材料。
所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面的二侧边设有凸柱,该凸柱顶抵于打击板的后侧面。
所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其特征在于:
于该打击板后侧周缘设有环缘,于打击板后方形成中空部。
所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击板后侧周缘的环缘,其二侧边的中间为向外凹的弧状。
所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击板后侧周缘的环缘的上、下侧边的中间为向外凹的弧状。
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的制法,其特征在于:
其步骤为:先以合金材料铸造出一本体及一打击板,于本体前侧打击面的外围设有环绕的凸环,该凸环内侧为凹下的环面,在该环面周缘设凸起的环缘,该打击板与该环面大小相等,将打击板置放于环面处后,以冲床冲压打击板,使打击板与凸环紧密卡合,并于打击板后侧形成中空部,再经研磨修饰及上漆,即制成成品。
本发明之功效在于,由于在打击板(5)的后侧为一中空部(44),因此可提供打击板(5)一个伸缩之空间,而使在击球时可具有一较佳的弹性,则在弹性增加之下相对的击球时就能将球击得更远,同时也因具有中空部(44),因此当球与打击板(5)接触之瞬间,会让球有一瞬的停留,则可藉由球停留时间之延长而来提高控球性,可让球顺着球员所欲的行进方向飞行,而能利用弹性及控制性来增加击球的威力,且也因此制法可让杆头的重心往前及往下,而为一可发挥最佳击球效果之高尔夫球杆杆头成品。
为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及所达成之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图式说明:
图1是习用发球用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的立体图。
图2是另一习用高尔球杆杆头的立体图。
图3是习用铁杆杆头之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杆头之分解图。
图5A、5B是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杆头成型作动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高尔夫球杆杆头之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铁杆杆头之分解图。
图8是图7之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高尔夫球杆杆头一实施例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图。
图11是本发明次一实施例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图。
图13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图。
首先请参阅图4,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由本体(4)及打击板(5)所组成,其中本体是以合金材质铸造而成型,使本体(4)前侧打击面的外围设有环绕之凸环(41),而内侧则为一凹下之环面(42),且在环面(42)的周缘并设有向上凸起之环缘(43),另外打击板(5)则是与环面(42)为相当的大小,且以内大外小之形状为最佳,其是以钛或其它合金材质铸造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祥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锦祥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08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古木制品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专用储能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