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超因瓦合金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4107306.8 | 申请日: | 1994-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38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陶志刚;周谊军;丁伯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12 | 分类号: | C22C38/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首钢华夏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本源 |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合金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高强度超因瓦合金及其生产方法。
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低膨胀合金主要有FeNi36因瓦合金、Ni32Co4Cu超因瓦合金、Ni32Co4Nb超因瓦合金。它们都具有比较低或很低的平均线膨胀系数,例如FeNi36因瓦合金α室温~100℃≤1.8×10-6/℃。Ni32Co4Cu超因瓦合金α室温~100℃≤1.2×10-6/℃。但是,不管是带材或丝材,它们的强度都比较低,一般σb在400MPa左右,即便通过90%以上的冷变形,Ni32Co4Nb合金的强度也不过达到900MPa。这主要是它们几乎都是单一的奥氏体组织,热处理对其强度的提高不起作用。这便限制了该合金的应用范围。在微波技术、大地测量等标准量具、液态气体储容器、彩电的阴罩钢带、架空输电线等领域,既要求合金具有低膨胀特性,又要求有较高的高强度。
过去,为了提高强度,国内外采用添加Ti、Cr等强化元素,再经过复杂的热处理制度,抗张强度可增加到660MPa,甚至增加到1150MPa,但平均线膨胀系数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均超出因瓦合金或超因瓦合金的平均线膨胀系数范围,例如α室温~100℃达到3.5×10-6/℃。也就是对于低膨胀合金来说,低膨胀系数与高强度是一对矛盾的指标。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生产一种具有高强度的超因瓦合金,使之能适应于微波技术、大地测量等标准量具、液态气体储容器、彩电的阴罩钢带、架空输电线的芯材等对低膨胀和高强度的应用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合金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3~0.50%,Mn≤0.6%,Ni31.0~32.5%,Co3~5%,Nb0.1-0.5%,余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添加充足的C是为了和Nb形成NbC,强化基体,这是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所在。
合金采用真空感应炉和非真空感应炉冶炼成圆锭,经1000~1200℃锻轧成热坯(扁坯或圆坯),扁坯厚度为4.5~6.0mm,圆坯为Φ8~Φ12mm。坯料进行变形量小于50%的轻度冷轧或冷拔,若采用气体保护下热处理,则先酸洗再进行800~1000℃退火。若采用空气下热处理,则先进行800~1000℃退火再酸洗。之后便可以冷轧成带材或冷拔成丝材了。预先进行轻度冷轧或冷拔是为了形成均匀的位错,之后进行800~1000℃退火是为了在位错上优先析出强化项NbC,避免在晶界上析出,使合金不脆化,这是本发明工艺的实质性特点所在。
本发明合金取样方式是按常用标准的规定进行,膨胀样品在钢锭锻造时取;力学样品在成品带材或丝材上取。测定平均线膨胀系数和抗张强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生产的合金,其中添加的C、Nb形成稳定的小颗粒弥散分布的NbC,可以保持因瓦合金和超因瓦合金的低膨胀行为,有效地提高因瓦合金和超因瓦合金的抗拉强度;合金预先通过轻度变形及热处理制度,可避免合金脆化;同时该合金组织稳定,-70℃下不析出马氏体,使合金同时具备高强度和低膨胀系数,可广泛用于微波技术、大地测量等标准量具、液态气体储容器、彩电的阴罩钢带、架空输电线等领域。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合金的化学成分组成为:C0.37%,Mn0.52%,Ni32.26%,Co3.92%,Nb0.25%,余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合金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在1000℃下锻造成40×40mm方坯,并热轧成Φ8mm盘圆,之后进行40%的冷拔变形,酸洗后在H2保护下进行850℃×5h热处理,最终进行不同变形量拔制(其抗张强度列于表1上)。从钢锭上取膨胀样测得α室温~100℃=0.8×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73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