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接点保护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94104801.2 | 申请日: | 1994-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46A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25 |
发明(设计)人: | 葛建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建培 |
主分类号: | H03K17/56 | 分类号: | H03K17/56;H01H47/32;G01D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河南省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点 保护 控制器 | ||
本发明电接点保护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电接点仪表的保护控制装置,目前经过市场调查及查找有关文献均未发现同类产品。
本发明电接点保护控制器的目的有:
一、减小通过电接点仪表电接点的电流,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电接点,大大延长了电接点仪表的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二、简化控制电路的设计。本发明将电接点仪表通用控制线路组合在一个壳体内,从而大大简化了线路的设计。
三、大大方便了安装和使用。本发明将保护与控制设计于一体,并且采用电子线路,因此体积小,安装和使用极为方便;产品采用接插结构,维修十分便利。
四、扩大普通电接点仪表的使用范围,使普通电接点仪表可直接用于易燃易爆场合。本发明将电接点仪表电接点上通过的检测电流限制在3毫安以内,并且回路不含感性元件,因此,电接点不会因通断产生火花,所以普通电接点仪表使用本发明可用于易燃易爆环境中。
五、电接点仪表上的检测线为弱电,从根本上避免了因带电作业导致触电伤害事故。
六、本发明由弱电参与继电控制,因而系统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本发明电接点保护控制器是在壳体内部设置一套电子线路,包括: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续流二极管、低压直流继电器,上下限开关三极管、限流电阻,如附图1。
各部分的功能如下:
1.变压器B,作用有两个:〈1〉将交流380V或220V或其它交流电源降压,提供后级电子线路电源。〈2〉实现强弱电的隔离,以提供该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2.整流滤波电路,其作用是将变压器降压后的交流电压变为稳恒的直流电压,直流电压的高电位端接至电接点仪表的公用端。
3.低压直流继电器,其作用是驱动外部接触器或负载以实现自动控制。该继电器动作后,其触点经过电子线路自锁,二极管D起续流作用,防止因继电器线圈释放产生高压击穿三极管。
4.上、下限开关三极管T1、T2,其作用为将检测到的信号经过三极管的开关作用驱动继电器动作。其中T1使继电器动作并自锁,T2使继电器释放。
5.电阻R1、R2、R3、R4作用,为组成三极管T1、T2的开关电路,其中R1、R2主要作用为限流,R3、R4作用为稳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防止误动作。
本发明附图1为电接点保护控制器电气原理图,其各点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如下:
AO-接外部电源,为交流220V或380V。
C-接电接点仪表的公共端。
L-接电接点仪表的下限端。
H-接电接点仪表的上限端。
C0、C1-接外部设备或外部接触器。
C0、C2-接外部设备或外部接触器。
本发明电接点保护控制器电路工作原理(参看附图1):外部电源由AO端输入电子线路,经变压器降压,然后整流滤波在CG间形成24V左右的工作电压,当外部电接点仪表达到设定下限时,CL接通,此时三极管T1基极电流约为(24-0.7)/10K≈2.4mA,三极管T1饱和导通,因此继电器J通过常开触点J1、电阻R1和三极管T1饱和自锁,其常开点J2、常闭点J3用于控制外部设备或接触器;当电接点仪表指针位于上限和下限之间时,C、L、H均处于断开位置,继电器J仍处于吸合状态;当电接点仪表指针达到设定上限时,CH接通,约有2.4mA电流流经三极管T2基极,三极管T2饱和导通,其集电极与发射极饱和压降为0.3V,即三极管T1基极与发射极电压为0.3V,所以三极管T1截止,继电器J因此释放并失去自锁,其常开点断开,常闭点闭合,其控制的外部设备或接触器也作出相应动作……如此反复,便构成了电接点仪表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发明电接点保护控制器元件型号或参数如下:
1.变压器B: 220V/24V,3VA
2.整流桥及续流二极管D:2cp12
3.滤波电容器C:50V,100uF
4.三极管T1、T2: 3DG12
5.电阻R1、R2:金属膜,10K 1/8W
6.电阻R3、R4:金属膜,100K 1/8W
7.低压直流继电器:JTX-3、线圈电压24V、线圈电流42mA
本发明电接点保护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显著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建培,未经葛建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4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