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万能家电控制器无效
| 申请号: | 93234823.8 | 申请日: | 1993-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8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彭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楠 |
| 主分类号: | H03K17/94 | 分类号: | H03K17/94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夏青 |
| 地址: | 41152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万能 家电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系涉及用于家用电器的一种遥控设备。
遥控技术应用于家用电器的控制,不仅安全方便,效率提高,而且能起到一定的节能降耗作用,故广泛应用于彩电、风扇等高档家用电器中。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多种家用电器的遥控开关装置,但普遍存在功能单一,功率小,可靠性差等一些缺点,因而实用价值不大,难于广泛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开关、定时、节能等),多路控制,功率大,可靠性高的通用型控制设备,应用于家用电器等,使遥控技术更加推广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它是由主机和遥控发令器组成。主机是可移动的台式设备,由实现各种控制功能的主电路,具体执行控制结果的执行电路,红外、射频遥控接收电路,讯响报警器电路等组成。其中主电路由译码电路、触发电路、开关电路、定时电路以及具有调节输出功率作用的节能电路组成。执行电路由双向晶闸管电路构成的无触点开关及向主机各电路供电的电源电路组成。手持式遥控发令器,由并入串出编码器电路、红外发射电路、射频发射电路组成,红外遥控或射频遥控两种方式可切换。遥控接收电路经相应的方式接收到遥控发令器发出的指令信号,将其传输到串入并出译码器电路中译码,再通过相应的触发电路,触发指定的定时电路、开关电路或节能电路中的计数器,控制相应的执行电路,改变被控制电器的用电状态,从而实现开关、定时、节能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可分别控制三路电源的输出,其中Ⅰ路具有开关、定时和节能功能,Ⅱ路具有开关功能,Ⅲ路具有开关和定时功能。本控制器可以通过扩展,任意增设电源输出的控制路数,及每一路设置开关、定时、节能等功能任意组合。主电路内的定时开关电路使用十进制计数译码电路组成,单独开关电路使用单稳态电路组成,节能电路用十进制-BCD加法计数器、BCD-七段显示译码器组成。从十进制计数器的有关控制端引出输入端口,外接传感器,便可成为自动控制设备或多功能报警装置。主电路中的触发电路使用以下两种简单可靠的触发器:其一是条件触发器,即一种加设延时功能的单稳态电路,并连接在由十进制计数器构成的定时开关电路及节能电路中,起防误触发的作用。其二是正反馈单稳态触发器,连接在由双稳态电路构成的开关电路中。两种触发器的共同特征是只使用一个与门。
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图;
图2是执行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3是遥控发令器的电原理图;
图4是遥控接收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5是主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6是主电路中的正反馈单稳态触发电路示意图;
图7是主电路中的条件触发电路示意图;
图8是讯响报警器的电路图。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除了作为附加电路的讯响器外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方框图,反映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造。
执行电路如图2所示,220V市电从插销CX输入,负荷接到插座CZⅠ、CZⅡ、CZⅢ上。如所接的负荷功率大,则从接线桩头Z1~Z4接线。由双向晶闸管VT1、双向触发二极管QD、电容C1、电阻R1~R5,干簧继电器JK1~JK5组成控制电路Ⅰ路。JK1作开关控制,当JK1释放时CZⅠ无电源输出,Ⅰ路置OFF档。当JK1及JK2~JK5全吸合时,R5、C1、QD组成的触发电路的导通角最大,CZⅠ输出的电压接近电源电压,节能置0档。JK2~JK5按二进制关系变化,使得VT1的导通角逐渐减小,CZⅠ输出的电压逐渐降低。当JK2、JK5同时释放时,其状态为1001,此时输出的电压最低,节能档位显示为9档。Ⅱ路、Ⅲ路的控制电路,未设节能档位。R7、R9作触发电阻,通过JK6、JK7吸合与释放达到开关之目的。R6C2、R8C3、R10C4分别作为VT1、VT2、VT3的保护网络,防止负载为感性时瞬时过压而损坏晶闸管,如用在非感性负载时则可省去不用。图2中所示电路的下半部分是电源电路,向主机各电路提供6V直流电源。如果用在野外做防盗报警,则可接上6V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楠,未经彭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4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