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着力控制系流阀无效
| 申请号: | 93121755.5 | 申请日: | 1993-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7A | 公开(公告)日: | 1994-10-26 |
| 发明(设计)人: | G·F·史密夫;L·A·卡龙;J·A·贝弗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通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15/02 | 分类号: | B60T15/02;B60T15/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备麟 |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附着力 控制 系流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制动系统中的阀门,特别是一种增强涉及附着力能力的车辆制动系统。
众所周知,现存在有用于装备有气制动机构机动车辆的防抱死和操作附着力调节系统。就防抱死系统而言,其目的在于增强在制动状态时车保持对车辆控制的能力,以防止制动轮的卡死。为此目的,当检测到即将发生卡死时,则减小制动力;当不再存在紧急卡死时则增加制动力。对操作附着调节系统而言,其目的在于在车辆加速期间防止驱动轮打滑。为达此目的,能将制动力施加到打滑的车轮上,从而对未打滑的车辆增加转矩。
可采用其它方式的操作附着力调节系统,如像通过控制燃烧降低发动机转矩;或者如果使用自动变速器则通过换高档以降低发动机转矩。由于在实现以上情况所需的硬件具有共同性,所以防抱死和操作附着力调节系统经常并存于车辆中。
现参照图,这里以方框图方式,说明了现有的组合防抱死操作附着力调节系统,并用标号20加以表示,该组合系统20包括一个电子控制组件22,多个轮速传感器24,多个防抱死阀36,多个双重单向阀28以及多个高流量附着力控制阀26。
在牵引控制过程中,车辆在加速,并因此有转矩加到后轮30上。当电子控制组件22依据来自轮速传感器24的数据检测到后轮打滑时,它仅针对该打滑车轮激励附着力控制阀26。从而使来自蓄能器32的压力经管线34加到合适的双重单向28上,并通过防抱死阀36加到气制动室38上。将制动器用于打滑的车轮上,使转矩(通常取阻力最小路线)传递到未打滑的车轮上。因此增强了附着力的能力。防抱死阀36则将用于控制打滑车轮上的压力,以便可维持最佳的附着力状态。类似的使用多阀门和多双重单向阀的系统已为Lohman等在4819995号美国专利中加经描述过。
现参照图2,这里以方框方式图说明了另一现有的组合防抱死/附着力控制系统,该系统以标号50表示。如图所表明的那样,组合系统50包括一个电子控制单元52,多个轮速传感器54,一个成一体的高流量附着力控制阀56,多个防抱死阀58以及多个双重单向阀60。
在附着力控制过程中,车辆在加速并因此有转矩加到后轮62上,当电子控制组件52依据来自轮速传感器54的数据检测到后轮打滑时,它激励制动阀56,并同时激励与未打滑车轮ABS阀58。激励附着力控制阀56引起从蓄能罐64到双重单向阀60的气流,因此使它们封闭到管线66中的气体,从而防止气体通过继动器68被排出。气体继续进入ABS阀与未滑动车轮相关的ABS阀58同时被激励并且以允许气体流到相关的制动室70,与滑动轮相关的该ABS阀58同时将允许气体对相关的制动室70加压,并因此将转矩转递到未打滑车轮上。该防锁死阀58则将用于控制施加到打滑车轮上的压力,以便保持最佳附着力状态。
附着力控制系统20和50的设计是这样:它们要求附着力控制阀直接将来自高压系统的蓄能罐的气体供到制动室,事实上,该制动室容积很大,附着力控制系统反应必须相当快。这就要求要将这些阀门和相关的双重单向阀门设计得具有提供高流量能力的水平。这就使得这些阀门大。而且复杂,因此也较贵。用于附着力控制所需的制动力也仅是那些为紧急制动所需的摩擦力。因此如在系统20和50所做的那样,使全部系统压力施加到制动室上,使得这些系统的控制更加困难。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具有较少部件的附着力控制系统,并且设计得这些部件结构简单、价廉。还希望使用的控制压力低于全部系统的压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抱死附着力控制系统的加以改进的阀门,具有较少的硬件,结构简单,价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阀门其所用的控制压力小于该系统的压力。
为实现本发明以上的目的和其它目的及特性,提供了用于防抱死/附着力控制系统所需的阀门,该阀被安装在继动阀控制线路上,因而可用一低流量阀和一低流量双重单向阀。该阀还包括一压力调节器,因而可获得一更理想的控制压力。最好将一个压力调节器,一个电子控制低流量三通阀和一成一体的双重单向阀组装在一个阀体里,从而进一步简化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通公司,未经易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217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