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声音报警功能的防盗锁无效
| 申请号: | 92224882.6 | 申请日: | 1992-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7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永顺 |
| 主分类号: | E05B45/10 | 分类号: | E05B45/10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声音 报警 功能 防盗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锁,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动报警锁。
一般的家用门锁都是静态无声锁,因而常常发生开锁进门,屋内人却不知晓的情况,如果使用万能钥匙之类的工具开锁,就无法及时警觉,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具有声音报警功能的防盗锁,只要有人将包括钥匙或各种开锁工具的物品插入锁孔内,即触动声音报警机构动作,发出音响,而不管开锁者是否持用正常配置的钥匙,以提醒室内外人员有人正在开锁,一方面使室内人员提高警觉,另一方面也可吓跑盗窃者。
本实用新型由盒形锁具和锁头组成,锁头主要由内锁心、外锁心和外罩套合而成,在中空的内锁心中设置有触动装置,在盒形锁具内有电池组、报警电路板及蜂鸣器,触动装置的电引线与盒形锁具内的报警电路板连接,并控制报警电路工作,当钥匙或其他工具插入锁头的锁孔内时即触碰触动装置,不管能否开锁均接通报警电路,驱动蜂鸣器发出警示声。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附图1为报警锁声音报警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2为报警锁锁心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锁心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报警锁盒形锁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参见附图1,报警锁声音报警电路包括触压开关24,受触压时接通音响电路101的电源,音响电路101输出驱动蜂鸣器14发声。
参见附图2,锁头2包括内锁心22、外锁心23和外罩201,外锁心23中央中空如图所示231,内锁心22中央中空有锁孔236,外锁心23套在内锁心22上,外罩201套在外锁心23上。
外锁心23的腹侧有数个销孔232,销孔232内设有销珠234、弹簧233。内锁心22对应外锁心23的销孔232处同样开有销孔224,其内置入销珠225,内锁心22近尾端处有环状开槽221和直向开槽222。图中所示21为T型传动杆,24为触动装置,一般采用带弹性的塑料、胶皮与电极材料制作成触压开关,241为触压开关的电引线,223为C型环。
参见附图3,图3为图2所示各部件装配成锁头2后的剖面图。图中由内向外分别是内锁心22、外锁心23和外罩201,内、外锁心的销孔内有销珠225、232和弹簧233,锁孔236中近尾端的内缘设有一中央有孔的挡块228,套住触压开关24,触压开关的凸伸处242延伸至锁孔236中,T型传动杆21伸入内锁心22的直向开槽222内,并以C型环223扣合定位。
当开锁者将原配置的钥匙或其他钥匙K伸入锁孔236内,即会触碰开关24,接通图1所示音响电路,驱动蜂鸣器报警,图中241为触压开关电引线。
参见附图4,图4为报警锁的结构及其在门板上的安装示意,门板D上近门边适当高度处有门孔31,图2、图3所示锁头2可贯穿该孔并以定位板32用螺钉螺固,盒形锁具1,在装配锁头2后,锁头2面向门板外的一面供室外人员开锁用,锁头2面向门板内的一面,锁孔26显露于门板D外,可供室内人员以锁匙反锁用。
盒形锁具1,其边缘的延伸板17定位于门板侧面上,钥匙K插入锁头2的锁孔内旋转,利用内锁心22旋动时驱动传动杆21经一旋转臂再带动传动构件16,使伸缩钢柱18凸伸入门框的凹槽内而锁定,盒形锁具1的背面上有一底板11,底板11上设有旋转钮111,其中央有一槽形孔113,其边角处有一开槽112。
图2、图3所示触压开关24的电引线241由锁头2引出穿过门孔31及定位板32的中心孔321,引线端有两插锁座242,可穿过底板11的开槽112插在位于盒形锁具1内电路板15上的两插销151、152上,图1所示电路或其他具有同样功能的音响报警电路制作在电路板15上,盒形锁具1内适当位置处设有蜂鸣器14和电池盒12,图中13为电池盒盖板,B为电池组,盒形锁具1的锁具结构同一般门锁,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特征区别于完全电子式和完全锁定式,作用显著,可起到吓跑窃贼和提醒室内外人员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永顺,未经林永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4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