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燃油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92223189.3 | 申请日: | 199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19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贵峰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丁洪学 |
地址: | 13400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燃油 过滤器 | ||
本项技术构思属于内燃机系统中燃油滤清技术领域。
现有的内燃机燃油过滤器是由进出油管,壳体,滤芯构成的通路,这类过滤器只能滤出一些燃油中的固体杂质,对于燃油中混杂的水基本上无能为力,由于燃油燃烧时含水,因而影响内燃机的正常工作,降低了出力,甚至危害发动机。
为了克服已有的燃油过滤器不能较好的滤出水的缺点,对燃油过滤器进行了改进设计,其目的是在一部燃油过滤器中不仅可以滤出固体杂质,而且可以分离出水,并附有积水的报警装置,从而可达到彻底净化燃油,提高内燃机工作效率,延长内燃机的使用寿命。
本项技术构思的具体技术构成是:在保留已有的燃油过滤器的全部结构基础上,加长下部壳体,在加长了壳体下开口处设一下丝堵,该下丝堵可用金属式耐油塑料,在中心开孔,由此孔向过滤器壳内安装一非磁性管,内设电极,故称电极护管,管的上端扣一个略小于壳体直径的平板作挡水板,要求平板和管口、丝堵和管口密封联接,在电极护管外侧套一个可上下滑动的磁环,磁性环的比重大于油而小于水,在电极护管的下口内塞一个绝缘塞,塞上固定一个电极,管内封住一个具有磁性的可在管外磁块影响下上下移动的活动电极,由两电极、电源和示警灯(或蜂鸣器)构成示警电路,在丝堵上设出水口,出水口可采用螺钉形式开、关。
以上即是本项技术构思的全部技术构成,本项技术构思的工作过程是:油由进油管进入泵室再由泵室进入壳体内滤芯外圆侧,此时油处在短期稳定状态,因油水比重不同,水下沉到滤油器壳体下部也就是挡水平板以下的位置。而燃油则通过滤芯下部的进油孔进入滤芯,经过滤后由过滤器出油孔流出,沉在过滤器下部的水因有平板起挡水阻隔作用,因此下部液体较稳,不致使油、水再度混合,当下部的水逐渐积累,浮起磁性环,磁环上升,吸引管内活动电极上升,当活动电极上升至接触到固定电极时,接通电路示警装置,提示操作者将水放出。
为了增强液体在过滤器壳内和滤芯外园侧的稳定性,便于油水因比重不同而分离。在液体由油泵室进入过滤室的出油口附近设一出油片,迎住出油口,以改善油、水的分离条件。
附图为本技术构思的示意图。其中1为过滤器进油管,2为出油片,3为滤芯,4为外壳体,5为挡水平板,6为比重小于水大于油的磁性滑动环,7为封闭电极的非磁性管,8为壳体下丝堵,9为放水孔,10为具有磁性可上下移动的电极,11为固定电极,12为出油孔。
本项技术构思的实施例为:保留燃油过滤器已有技术中进、出油管,手压泵,滤芯及上部壳体部分,并在过滤室燃油入口处加装一金属薄片作为挡油片2,该薄片的面积略大于燃油入口,安装时以螺钉固定在对应入口并离开入口2-3毫米。用金属或塑料制造过滤器壳体下丝堵8,丝堵8直径为40毫米左右,以螺纹的方式和壳体相配合,中心钻有20毫米左右的孔,在此孔上密封安装一约80毫米长的薄壁管7,最好选用耐油高强塑料管,在管外侧套装一块可滑动的永磁环6,为了适应环体的平均比重小于水、大于油,可制成一高强泡沫塑料环,在该环的上部或下部中心装一较细的永磁铁环以实现组合后的环能被水浮起。当将磁性环装上后,在管的上端密封安装平片挡水板5,该板可以选择厚2毫米左右的金属或塑料板,中间对应和管连接的部分有一段环状凸起,以螺纹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电极护管上。在电极护管下开口部分设一绝缘堵塞,可用直接塞入或螺纹形式。在堵塞上固定一个电极11,长度近似于电极护管的长度,整个电极用绝缘套管套上,只在上部折平处将导体露出。在护管中自由放置一活动电极10,其下端以较柔软导线引出,上端折一平弯,使其靠近但不接触固定电极,在活动电极折弯角下固定一块磁性材料,或整个活动电极用铁丝(片)制成,在通电接点上挂铜或锡,使活动电极能在护管外的磁环上升时升起,接触固定电极,在磁环下落时离开固定电极。整个挡水板和电极护管滑动磁环及过滤器壳体下丝堵的安装顺序可以是:先在选好的电极护管上套上磁环,再在上、下端分别密封固定挡水板和丝堵在滤油器壳体上盖安装前,从壳体内部向外安装已构成一体的挡水和电极机构;再将两电极引出线接电瓶和驾驶室内示警装置(指示灯或蜂鸣器)构成示警电路。
使用本项技术构思的积极效果是:使在已有的燃油过滤器中基本不能分离的水得以分离,而且还能在被分离出来的水达到一定量时提示操作者及时将水放出,可靠的实现了水份不至进入发动机气缸,提高了发动机工作效率,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贵峰,未经刘贵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31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烟灰缸
- 下一篇:螺旋管式空气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