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不跟踪单边抛物面集光集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87207767 | 申请日: | 1987-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7767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2 |
| 发明(设计)人: | 金秋生;米贵忠;李振洲;王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能热水器厂 |
| 主分类号: | F24J2/12 | 分类号: | F24J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朝阳区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鼎铉 |
| 地址: | 北京市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跟踪 单边 抛物面 集光集热器 | ||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中的集热装置。
常见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多属于平板型集热器,它利用直达日射及漫射日射,不需太阳跟踪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在太阳能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密度低且随时变化,效能低,供热温度低。为提高收光效能往往需要利用抛物面,复合抛物面(简称cpc)和半圆柱面等曲面作为集光器,将照射的太阳光聚焦再辐射到较小的吸收面(集热装置)上,以增高能量密度,并由此提高作用温度。
由已知技术资料(参见《太阳能之应用及理论》黄文雄著)中得知:利用抛物线的一般方程y2=4fx,其中f为焦距,复合抛物面(cpc)集光器的反射面选取x≥f区段,它的吸热面设在两个抛物面的焦轴连面上,即x=f处;用半圆柱面作反射面的集光器,其吸热面为宽各为半径之半的二支板管,置于集光器的中部。从资料分析中知道:利用复合抛物面(cpc)和半圆柱面作集光器,其反射面面积和光孔面积之比的比值较大,换句话说在光孔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所需反射面面积较大。另外,在集光比相同的条件下,cpc型所需弧面长,半圆柱型所需弧面长次之,而本发明所需弧面短。这就是说cpc型和半圆柱面型集光器费材料,成本高,体积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跟踪的利用单边抛物面为主 反射面的集光集热器,以求达到减少反射面积及吸热面积,又同时能提高辐射能量密度与供热工质温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集光器的主反射面采用单边抛物面,它选取抛物线方程y2=4fx的x≤4f区段的曲面,f值由所需采光面而定;吸热面(体)在主反射面的上方(如图所示)。
实验证明:在光口面积和集光比相同的条件下,本发明的反射面面积比cpc型降低56.4%,比半圆柱型降低26.4%。如果光口面积相同,集热器采用逆平板型,则本发明和半圆柱型相比,其吸热面积减少50%,反射面面积减少32%,这就是说本发明的装置体积大大减小,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造价,而且提高供应工质温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在于吸热体既可采用平板型集热器,也可采用逆平板型集热器,也可两者串联使用。
若采用平板型集热器如图1所示,光线透过透明盖层(3)直射到吸热体(2)上面,同时光线通过透明盖层(3)入射到以单边抛物面为主反射面的集光器(1)上,经聚焦作用反射到吸热体(2)的底面,从而增加了吸热体的受光量和能量密度。
由于平板型集热器既受光照吸热同时又散发热量,若综合考虑平衡关系,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逆平板型集热器,即在集热器上面覆盖一层保温材料(4),这样吸热体虽只接收由反射聚焦的光照作用,但减少了热量散发,可以提高供热工质温度。此时如果通过管路串连一个平板型集热器作为第一级加温装置,经初加温的工质再进入逆平板型集光集热器进一步加温,以获得更高的工质温度。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其各自的功能优势,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利用效能,同时又扩大了平板型集热器的应用范围。
图1系平板型集光集热器示意图。
图2系逆平板型集光集热器示意图。
图中:(1)主反射面(集光器),(2)吸热体,
(3)透明盖层,(4)保温材料,(5)调节轮,(6)滑轮,
(7)钢丝绳,(8)支架。
本发明主要构成有主反射面(集光器)(1),吸热体(2),透明盖层(3),保温材料(4),调节机构(5、6、7)和支架(8)等。
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通过调节机构(5、6、7)调节最佳倾斜角度来保证得到最佳受光量和高能量密度,以得到较高的供热工质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朝阳区太阳能热水器厂,未经北京市朝阳区太阳能热水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7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