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形成能适于生长的杂交大豆植株种子的改进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6106298 | 申请日: | 1986-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6298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威廉·H·戴维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围环物产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A01H1/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巍 |
| 地址: | 美国亚拉巴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形成 适于 生长 杂交 大豆 植株 种子 改进 方法 | ||
从所周知当不同植株行间进行异花传粉时,其后代就会获得有利于所需农作物增产的合乎需要的很高的杂种优势或杂种活力。
大豆(即大豆植物种子(Glycine max)在世界许多地区被认为是重要的农作物,例如美国每年种植的大豆约为陆仟伍佰万到柒仟伍万英亩,美国证实这是美国日前种植最大量的种子农作物,美国专利号3,903,645和4,077,157以及1984年3月5日申请的我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序列号585,940都曾公开了生产杂交大豆的各种不同方法,某些技术论文也讨论大豆及杂交大豆种子存在某些程度的不育性,与1984年3月5日申请的我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585,940所认为的一致,本文一并收为参考。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生产能够组建F1杂交大豆植株的种子的改进方法,其中所需花粉转移是靠携带花粉的蜜蜂来完成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雄性不育大豆植株用于生产雄性能育F1杂交大豆植株的改进方法,其中利用携带花粉的蜜蜂来完成花粉的转移。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能适应生长的F1杂交大豆植株的种子的改进方法,其中母本植株之间所需的观察是在高效的基础上通过携带花粉的蜜蜂来促进的。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雄性不育大豆植株用于生产雄性能育F1杂交大豆植株的改进方法,其中母本植株之间所需的观察是在高效的基础上由携带花粉的蜜蜂来促进的。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生产能形成F1杂交大豆植株的改进方法,其中能使种子产品增产。
这些和别的目的以及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性质及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下面详细的说明及从属权利要求将是显而易见的。
已发现一种能高效生产适于生长的F1杂交(Glycine max)大豆种子的改进方法。它包括:
(a)夏季大豆开花时,通常接受有限天然降雨量而定位生长的实际上同样种群的雄性不育大豆植株与实际上同样种群的雄性能育大豆植株靠近传粉,当雄性能育大豆植株与该雄性不育大豆植株杂交时,就能在雄性不育大豆植株上形成适于生长的雄性能育F1杂交大豆植株的种子。
(b)对步骤(a)的实际上同样种群的大豆植株以其需要量,通过灌溉供水,来促进正常植物的生长,直到至少每个种群内花朵形成结籽时。
(c)在每个实际上同样种群内,当开花时,从实际上同样种群的植株停止灌水一次,在这段期间无明显的天然降雨量,结果诱导增强了花朵内的花蜜流动,从而所提供的花朵对蜜蜂更具吸引力。
(d)在雄性不育大豆植株上所形成的种子,是借助被携带花粉的蜜蜂吸引来增强了花蜜流动的,使雄性不育大豆植株和雄性能育大豆植株杂交。以及
(e)有选择地回收在实际上同样种群的雄性不育大豆植株上已形成的种子。
已发现一种含有能有效生产适于生长的雄性能育F1杂交(Glycine max)大豆植株种子的相当大比例的二等分的种子混合物的改进方法。它包括:
(a)夏季大豆开花时,通常接受有限天然降雨量而定位生长的实际上随机种群的雄性不育大豆植株和雄性能育大豆植株,当雄性能育大豆植株和雄性不育大豆植株杂交时,就能在雄性不育大豆植株上形成能适于生长的雄性能育F1杂交大豆植株的种子。
(b)给步骤(a)的实际上随机种群的大豆植株以需要量通过灌溉供水来促进正常植株生长直到至少花朵形成结籽时。
(c)开花时,从实际上随机种群的植株停止灌水一次,在这段期间无明显的天然降雨量,结果诱导增强了花朵内花蜜的流动而花朵对蜜蜂更具吸引力。
(d)靠能适于生长的雄性能育F1杂交大豆植株和自花传粉的雄性能育大豆植株上所形成的种子,借助被携带花粉的蜜蜂吸引来增进了花蜜流动使实际上随机种群的大豆植株种群进行传粉。以及
(e)回收在实际上随机种群的大豆植株上已形成的种子。
已发现一种保持雄性不育(Glycine max)植株用于生产雄性能育F1杂交大豆植株的改进方法,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围环物产公司,未经围环物产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6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