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扰流板安装结构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649392.9 | 申请日: | 2023-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65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然;黄达鸣;詹佳;那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袁玫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扰流板 安装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扰流板安装结构及车辆,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安装架和与所述安装架连接的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的端部包括有主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板的前侧连接有副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板和所述副连接板均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扰流板安装结构及车辆,扰流板的端部具有主连接板,主连接板的前侧连接有副连接板,组装时,主连接板和副连接板都与安装架连接。通过在主连接板的前侧增加副连接板与安装架连接,从而增大了扰流板的端部与安装架的连接区域及连接面积,提升了扰流板与安装架的连接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扰流板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扰流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些车型会在车尾安装扰流板,以使经过的气流下压车辆尾部,增强车尾的附着力,提升车辆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在车尾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支架,扰流板的两端与支架连接。扰流板沿着车尾的左右方向延伸,扰流板沿着前后方向的尺寸相对较小。因此,扰流板的两端与支架的连接区域或相接面积相对较小,其连接稳定性及连接结构强度还有待改善。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连接稳定性、连接结构强度的扰流板安装结构及车辆成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连接稳定性、连接结构强度的扰流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扰流板安装结构,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安装架和与所述安装架连接的扰流板;
所述扰流板的端部包括有主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板的前侧连接有副连接板;
所述主连接板和所述副连接板均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副连接板与所述主连接板粘接,或者,所述副连接板与所述主连接板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副连接板和所述主连接板面向所述安装架侧的外表面平齐;
所述副连接板的内侧表面具有圆滑过渡曲面,所述圆滑过渡曲面与所述主连接板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副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架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粘胶层。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连接板和所述副连接板分别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
所述主连接板和所述副连接板分别具有内螺纹孔;
所述安装架对应每个所述内螺纹孔的位置都开设有安装槽和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过孔;
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栓头部处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过孔并连接至所述内螺纹孔中。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螺纹孔沿着水平方向布置,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于所述安装架的外侧表面,所述过孔处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并水平延伸。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连接板和所述副连接板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插板,所述内螺纹孔开设在所述插板上,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架中开设有用于所述插板插入的插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于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所述过孔处于所述安装槽的下方并向下穿过所述插槽;
所述插板插接在所述插槽中,所述螺杆与所述插板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中安装有塞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扰流板安装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6493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氢气瓶的瓶口固定装置及储气瓶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