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尾灯壳体结构、用于汽车的尾灯模块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66005.6 | 申请日: | 202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28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桂;李捷;欧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3/00 | 分类号: | F21S43/00;F21S43/50;F21V11/00;F21V15/01;F21W107/10;F21W103/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大伟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香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灯 壳体 结构 用于 汽车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灯壳体结构、用于汽车的尾灯模块及汽车,尾灯壳体结构包括灯壳和饰圈,灯壳用于与车身固定,灯壳设有第一配合槽,第一配合槽沿灯壳的周向延伸设置,饰圈与灯壳固定,饰圈与灯壳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光源的灯腔,饰圈设有第一挡筋,第一挡筋沿饰圈的周向延伸设置并与第一配合槽相匹配,饰圈与灯壳固定并使第一挡筋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配合槽内,饰圈能够使光源发出的光透过。在饰圈固定于灯壳后,第一挡筋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一配合槽内,以使灯壳与饰圈之间的装配缝隙并非直线延伸,从而避免光源发出的光从直线缝隙外漏,进而起到阻挡光从饰圈与灯壳之间缝隙漏出的问题,避免因漏光导致出现光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尾灯壳体结构、用于汽车的尾灯模块及汽车。
背景技术
夜间行车时,前方汽车利用尾灯将自己的行驶状态反馈至后方汽车,例如减速、左转、右转等。尾灯通常包括灯壳、灯罩、饰圈和光源,饰圈设于灯壳和灯罩之间,光源发出的光先后透过饰圈和灯罩射出。
传统的尾灯结构中,饰圈通过预紧的方式固定在灯壳的内部。然而,饰圈的边沿与灯壳之间容易出现缝隙,该缝隙的存在会使光源发出的光外漏,进而在尾灯的部分区域产生光斑,造成漏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饰圈与灯壳之间容易漏光的问题,提供一种尾灯壳体结构、用于汽车的尾灯模块及汽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尾灯壳体结构,包括:
灯壳,所述灯壳用于与车身固定,所述灯壳设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沿所述灯壳的周向延伸设置;
饰圈,所述饰圈与所述灯壳固定,所述饰圈与所述灯壳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光源的灯腔,所述饰圈设有第一挡筋,所述第一挡筋沿所述饰圈的周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配合槽相匹配,所述饰圈与所述灯壳固定并使所述第一挡筋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所述饰圈能够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透过。
上述尾灯壳体结构,饰圈固定于灯壳,以形成安装光源的灯腔;在饰圈固定于灯壳后,第一挡筋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一配合槽内,以使灯壳与饰圈之间的装配缝隙并非直线延伸,从而避免光源发出的光从直线缝隙外漏,进而起到阻挡光从饰圈与灯壳之间缝隙漏出的问题,避免因漏光导致出现光斑。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槽设于所述灯壳的内壁;所述饰圈的边沿位于所述灯壳内,所述第一挡筋设于所述饰圈的边沿并朝所述灯壳的内壁方向凸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壳的内壁还设有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沿所述灯壳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配合槽与所述第一配合槽相邻设置并形成阶梯槽,所述第二配合槽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槽位于所述灯壳的内侧;所述饰圈还设有第二挡筋,所述第二挡筋沿所述饰圈的周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二配合槽相匹配,所述第二挡筋朝所述灯壳的内侧凸设,所述第一挡筋相对于所述第二挡筋朝所述灯壳的内壁方向凸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壳的内壁还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灯壳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灯壳的外侧;所述饰圈的边沿还设有卡筋,所述卡筋沿所述饰圈的周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卡槽相匹配,所述饰圈与所述灯壳固定并使所述卡筋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筋的表面与所述饰圈的表面呈阶梯设置并形成限位槽;所述卡槽具有第一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位于所述卡槽的朝向所述灯壳的环内侧,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和所述第一配合槽分别设于所述灯壳的相对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66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互吸铆压式环行器
- 下一篇:固液废料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