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边夹电镀夹子自动开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43904.4 | 申请日: | 202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10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春;贾斌;蒋文强;李瑞平;朱波;李学法;张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8 | 分类号: | C25D17/08;C25D7/00;C25D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袁瑞红 |
地址: | 22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边 电镀 夹子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边夹电镀夹子自动开合装置,涉及电镀夹子技术领域,包括上夹具,上夹具活动设置于电镀槽顶部,上夹具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外壁转动连接有滑轮,电镀槽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轨。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夹具和下夹具的配合使用,当需要对薄膜进行电镀时,首先能够通过外置链条牵引驱动上夹具和下夹具进行移动,通过导轨顶部的凹槽能够保证滑轮移动的稳定性,同时导电夹的短时间自动开合,使得电镀过程中,导电夹上夹具和下夹具与薄膜接触位置处于间断式接触,保证其接触位置能够实现镀膜加工处理,同时间断式接触避免导电夹长时间夹持薄膜将薄膜击穿,进而实现一次性成膜,从而提高设备电镀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夹子技术领域,具体为双边夹电镀夹子自动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夹子是指薄膜在电镀过程中对薄膜进行固定的夹子,对各种类型塑料超薄膜,pp或pet但不限于这两种类型,表面进行双面电镀镀铜加工工艺,磁控或蒸镀加电镀是常用的加工工艺类型,目前在电镀过程中,通常是通过电镀槽进行电镀,电镀槽用来装置溶液,用于镀锌、镀铜、镀镍、镀金等。阴极移动电镀槽由钢槽衬软聚氯乙烯塑料的槽体、导电装置、蒸汽加热管及阴极移动装置等组成。槽体也可用钢架衬硬聚氯乙烯塑料制造,槽体结构的选择取决于电镀槽液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它由电动机、减速器、偏心盘、连杆及极杆支承滚轮组成。
目前薄膜电镀过程中,电镀工序如果采用双边夹电镀设备,夹点容易被电流击穿烧焦,导致受镀膜全幅宽上铜效率变慢,大电流下全幅宽膜上烧孔概率变大,只能靠低速小电流镀膜,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边夹电镀夹子自动开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双边夹电镀夹子自动开合装置,包括上夹具,所述上夹具活动设置于电镀槽顶部,所述上夹具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壁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电镀槽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顶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呈起伏状,所述滑轮与导轨相适配,所述上夹具远离滑轮的一端设有下夹具,所述上夹具与下夹具对产品进行夹持。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具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上夹具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另一端与下夹具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另一端与下夹具转动连接,所述上夹具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块,所述下夹具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缓冲块相适配的第二缓冲块,通过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的配合使用能够减少上夹具自动下坠时与下夹具接触时所产生的冲击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块材质由橡胶构成,所述第二缓冲块材质由橡胶构成,通过橡胶构成的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能够有效地减少上夹具下降时与下夹具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形状为H型,所述第二连接块形状为H型,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能够保证下夹具与上夹具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方便上夹具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镀槽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外壁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连通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合池,所述混合池外壁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一端固定连接有输入管,所述混合池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内部开设有第一气槽,所述转轴外壁周向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板,所述输入管一端贯穿且延伸至第一气槽内部,所述输入管与转轴转动连接,能够通过打开气泵,从而使得气体进入第一气槽内部,最后便于对电镀液进行混合,从而防止电镀液浓度不够均匀。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安装板内部均开设有第二气槽,多个所述安装板外壁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组喷头,所述转轴表面周向等距开设有多个连通槽,所述第一气槽通过连通槽与第二气槽相连通,当气体进入第二气槽内部时,此时安装板能够在不利用额外能源的情况下使得转轴旋转,从而使得安装板能够在搅拌电镀液的过程中通过喷头对电镀液进行喷气,从而能够加快电镀液的流通,进而防止电镀液浓度不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439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碰撞功能的化工仪表
- 下一篇:一种底盘维修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