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门锁加强件与后门内板的连接结构、汽车后门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91499.6 | 申请日: | 202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06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桦;李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0R1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唐锡娇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加强 后门 连接 结构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门锁加强件与后门内板的连接结构、汽车后门及汽车,包括后门内板和后门锁加强件,后门内板上开设有鱼嘴孔和儿童锁孔,后门锁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锁销过孔、第二锁销过孔和定位孔,后门锁加强件的上侧边设置有第一涂胶槽和第二涂胶槽;后门锁加强件上设置有向内凹陷且与后门内板贴合的隔水筋,隔水筋从后门锁加强件的上侧边位于第一涂胶槽与第二涂胶槽之间的部位延伸至后门锁加强件的下侧边,使定位孔被分隔在隔水筋左侧,第一锁销过孔、第二锁销过孔被分隔在隔水筋右侧。本实用新型能规避积水和钣金生锈风险,减少客户抱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门锁加强件与后门内板的连接结构、汽车后门及汽车。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后门锁加强件与后门内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后门内板1和后门锁加强件2,后门内板1上开设有鱼嘴孔11和儿童锁孔12,后门锁加强件2上开设有第一锁销过孔21、第二锁销过孔22和定位孔23,后门锁加强件2焊接在后门内板1上,第一锁销过孔21与鱼嘴孔11对应,第二锁销过孔22与儿童锁孔12对应,第一锁销过孔21与第二锁销过孔22之间通过第一腔体3(后门锁加强件2与后门内板1之间形成的一个空腔)连通,定位孔23与第一锁销过孔21通过第二腔体4(后门锁加强件2与后门内板1之间形成的另一个空腔)连通(相当于第二腔体4与第一腔体3也是连通的),后门锁加强件2的上侧边设置有第一涂胶槽24和第二涂胶槽25,第一涂胶槽24和第二涂胶槽25内涂覆有与后门内板1粘接的焊接密封胶。
当水进入汽车后门时,水流会从竖直方向向下流动。水流先流经后门内板1与后门锁加强件2的第一涂胶槽24、第二涂胶槽25的粘接部位,由于后门内板1与后门锁加强件2之间涂有连续的焊接密封胶,水流无法从后门内板1与后门锁加强件2之间的间隙往下流动。水流只能沿着后门锁加强件2表面竖直向下继续流动,经过定位孔23时,会进入第二腔体4,由于第二腔体4下部具有倾斜向下的弯折边27,水流量较小时,将从后门锁加强件2的左侧边流出,水流量过大时,水同时也会通过第二腔体4、鱼嘴孔11流入车内,通过第二腔体4、第一腔体3流向儿童锁孔12,再流入车内。雨天,在开启车门时,存在看见车内有水痕或者门槛部位有积水的风险,且鱼嘴孔11和儿童锁孔12与水接触后,后门内板1的钣金生锈风险加大,易引起客户抱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门锁加强件与后门内板的连接结构、汽车后门及汽车,以规避积水和钣金生锈风险,减少客户抱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门锁加强件与后门内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后门内板和后门锁加强件,后门内板上开设有鱼嘴孔和儿童锁孔,后门锁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锁销过孔、第二锁销过孔和定位孔,后门锁加强件焊接在后门内板上,第一锁销过孔与鱼嘴孔对应,第二锁销过孔与儿童锁孔对应,第一锁销过孔与第二锁销过孔通过第一腔体连通,后门锁加强件的上侧边设置有第一涂胶槽和第二涂胶槽,第一涂胶槽和第二涂胶槽内都涂覆有与后门内板粘接的焊接密封胶。所述后门锁加强件上设置有向内凹陷且与后门内板贴合的隔水筋,隔水筋从后门锁加强件的上侧边位于第一涂胶槽与第二涂胶槽之间的部位延伸至后门锁加强件的下侧边,使定位孔被分隔在隔水筋左侧,第一锁销过孔、第二锁销过孔被分隔在隔水筋右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涂胶槽向后门锁加强件的左侧边弯折延伸至靠近定位孔的定位面边缘。从而使密封效果更好,能更好的防止水流从后门内板与后门锁加强件之间的间隙进入鱼嘴孔区域和儿童锁孔区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后门,包括上述后门锁加强件与后门内板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包括上述汽车后门。
本实用新型利用隔水筋将定位孔与第一锁销过孔、第二锁销过孔分隔开,隔水筋把鱼嘴孔、儿童锁孔与可能过水的腔体(即定位孔所在的定位面与后门内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做了物理隔绝,避免了水从后门内板与后门锁加强件之间进入第一腔体的鱼嘴孔区域和儿童锁孔区域,进而避免水进入车内,规避了积水和钣金生锈风险,减少了客户抱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914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调平装置的开关柜
- 下一篇:丝光淡碱回收沉淀去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