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控泵闭环液压的转向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310960658.6 | 申请日: | 202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4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吴肖望;童磊;吴茂伟;徐勇;傅文;闫铁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6/00;B62D101/00;B62D113/00;B62D119/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潘雄伟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控泵 闭环 液压 转向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车辆转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电控泵闭环液压的转向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系统包括第一转向液压缸内的第一活塞两侧设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与第一转向液压缸共轴线设置的第二转向液压缸内的第二活塞两侧设置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电控泵一端通过油管密封连通第二腔体及第四腔体,电控泵另一端密封连通第一腔体及第三腔体,电控泵与电控方向盘以及监测车轮转速传感器通讯连接;通过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现对车辆转向控制,本申请系统节省车辆内零件布置空间,系统结构布局更加规整简单模块化,减少转向控制系统故障发生概率,同时解决传统液压转向系统的泄流损失、节流损失,以及降低传统转向泵的怠速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电控泵闭环液压的转向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辆的转向系统中,线控转向系统使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不再存在机械连接,去除了很多机械连接结构,节省车辆内零件布置空间,但是目前线控转向系统技术并不成熟,安全性能有待提高,所以目前用于机动车辆转向的转向系统中,主流的转向系统还包括基于液压转向的转向系统,其适用于轻客等大型车辆;
但是相关技术的液压转向系统包括有方向盘连接转向管柱,方向机、油管、转向泵、油壶等装置,并不能达到像线控转向系统那样节省车辆内零件布置空间,同时,当前传统液压转向系统在油路中转向液单向循环并存在较高的泄流损失、节流损失以及在怠速过程中转向泵的怠速能耗高问题,另外,当前液压转向系统方向机转阀结构复杂性,增加了生产装配难度,同时对于硬连接机械结构容易出现故障及防碰撞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控泵闭环液压的转向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电控泵闭环液压的转向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转向液压缸,所述第一转向液压缸内的第一活塞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一侧的所述第一活塞端面固定设置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向传动结构;以及
与所述第一转向液压缸共轴线反向设置的第二转向液压缸,所述第二转向液压缸内的第二活塞两侧分别设置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靠近所述第四腔体一侧的所述第二活塞端面固定设置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向传动结构;
电控泵,所述电控泵包括泵体、电子控制单元及同步伺服电机,其中所述泵体设置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油管密封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通孔密封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及所述第四腔体,和/或
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油管密封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及所述第四腔体,所述第二通孔密封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第三腔体;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同步伺服电机,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同步伺服电机,所述同步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所述泵体内液压油的流向及油压大小;
电控方向盘,所述电控方向盘内设置有角度传感器及扭矩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及所述扭矩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电控方向盘底部设置有回正电机,所述回正电机与所述角度传感器及所述扭矩传感器通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体通过油管密封连通有储油罐,所述储油罐与所述泵体之间油路设置有单向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及所述第四腔体内液压油出入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活塞杆及所述第二活塞杆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及所述位移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单元通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用于采集车轮转速的轮速传感器,所述轮速传感器通过CAN总线与电子控制单元通讯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电控泵闭环液压的转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持续性获取针对车辆电控方向盘的角度传感器采集的转角数据值及扭矩传感器采集的扭矩数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960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