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消化道肿瘤类器官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866876.3 | 申请日: | 2023-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0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辉;张妹;聂盼;黄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嘉士腾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C12N5/07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灵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6 | 代理人: | 苏向银 |
地址: | 102203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消化道 肿瘤 器官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消化道肿瘤类器官培养方法,包括取新鲜的消化道肿瘤组织,使用PBS清洗后,切碎;向组织碎片中加入组织消化液消化,短时多次消化,收集上悬液与细胞/组织沉淀;离心收集消化后的细胞/组织沉淀;将组织细胞接种至预制的基质胶顶部使用对应的类器官培养基进行培养;3‑5天后转至胶滴中包埋培养。使用本发明消化道肿瘤类器官培养方法进行胃、胰腺、结直肠在内的消化道肿瘤类器官培养,可以实现前期的细胞自发聚集组织,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恢复以及拮抗损伤以及失巢引发的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激活,让更多的细胞活下来,并组装形成类器官,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使前期的类器官形成率提高3‑5倍及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消化道肿瘤类器官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类器官是从患者肿瘤组织中分离癌细胞并通过特定的生长因子组合在3D基质条件下构建形成的具有一定组织特征的培养物。目前,类器官培养中常规的培养方式为包埋法,即将分散的肿瘤细胞与基质胶进行混合后,以胶滴的形式对细胞团进行培养扩增,但对于消化道肿瘤组织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肿瘤组织的常规的分离方式是基于组织的机械破碎与生物酶消化两种方式或两种方式联合使用。为保证类器官形成以及减少由于消化过度引起的细胞死亡,消化分离的终点,通常以50μm左右的细胞团为最佳。但由于消化过程存在不可控因素,以及肿瘤组织因人而异的组织学特征,通常很难保证消化后产生的是以细胞团为主的混合物。该问题存在于所有类型的肿瘤组织消化中
其次,对于消化道肿瘤组织来说,切除部分可能存在正常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存在可能导致组织细胞过度分散,单细胞以及死细胞的占比高,影响前期类器官的形成。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消化道肿瘤类器官培养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前期的类器官形成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消化道肿瘤类器官的培养中,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在培养前期存在大量的细胞凋亡发生,最终的类器官形成率远低于实际接种细胞的预期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的消化道肿瘤类器官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新鲜的消化道肿瘤组织,使用PBS清洗后,切碎;
步骤二、向组织碎片中加入组织消化液消化,短时多次消化,收集上悬液与细胞/组织沉淀;
步骤三、离心收集消化后的细胞/组织沉淀;
步骤四、将组织细胞接种至预制的基质胶顶部使用对应的类器官培养基进行培养;
步骤五、一段时间后转至胶滴中包埋培养。
步骤一所述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一所述PBS清洗是将获取的肿瘤组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10倍体积的PBS摇晃清洗,并弃去上清;
步骤一所述的切碎是将肿瘤组织置于细胞培养皿上用手术刀切碎至0.5mm3的小块。
步骤二所述消化是将肿瘤组织碎片置于离心管中,加入至少5倍体积的组织消化液,在恒温摇床中,37℃,200RPM消化处理;
步骤二所述短时多次消化是指每次将消化时间控制在3-5分钟,通过自然沉降收集上悬液并加入大比例PBS置冰上终止,补齐消化体系,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组织大部分消化,仅剩少量的组织碎片。
步骤三所述的离心收集是将步骤二收集到的上悬液与剩余沉淀一同在4℃、250g条件下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获得细胞/组织沉淀。
步骤四所述预制的基质胶是将基质胶与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Medium)按体积比2:1混合,添加至6孔板中,37℃孵育使凝固,形成一层1mm的凝胶层;
步骤四所述的细胞接种是将步骤三收集到的细胞/组织沉淀用对应的含10%基质胶的类器官培养基重悬后,加入预制的基质胶顶部,使其自然分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嘉士腾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嘉士腾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66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