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原酸-黄芹素偶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310830734.1 | 申请日: | 2023-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4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徐长江;李玲;游胜勇;谢传奇;徐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311/30 | 分类号: | C07D311/30;A61K31/352;A61K31/216;A61K47/55;A61P19/06;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南昌丰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7 | 代理人: | 吴称生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原酸 黄芹素 偶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绿原酸-黄芹素偶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通式I或通式Ⅱ所示结构:
,,
其中:R1和R2分别为H、烷基、芳基、杂环芳基、C(O)-烷基、C(O)-芳基、C(O)-杂环芳基、C(O)-胺基中的任意一种;
R3和R4分别为H、烷基、芳基、杂环芳基、C(O)-烷基、C(O)-芳基、C(O)-杂环芳基、C(O)-胺基中的任意一种;
通式I中:m = 1、2、3、4、5、6、7、8、9、10、11、12、13或14,n = 1、2、3、4、5、6、7、8、9、10、11或12;
通式Ⅱ中,m = 1、2、3、4、5或6;n = 1、2、3、4、5、6、7、8、9、10、11或12。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原酸-黄芹素偶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如下:
称取1eq化合物4a、化合物4b、化合物4c或化合物4d和1eq HOBT, 2eq EDCI于反应容器中, 加入DMF溶解后, 于室温搅拌反应10 min,随后加入1.2 eq化合物7a,于室温反应完全后加入清水,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依次用清水、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浓缩过柱,得到浅黄色泡沫状固体,为化合物10a、化合物10b、化合物10c或化合物10d,即为绿原酸-黄芹素偶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原酸-黄芹素偶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7a的合成步骤如下:
化合物5的合成:称取1eq绿原酸和0.2 eq DMAP于反应容器中,随后加入醋酸酐 20 mL和吡啶 10 mL, 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混合物中,并于室温搅拌,随后用3N稀盐酸调PH至2-3,随后有白色固体析出,滤出固体并用适量清水洗涤,干燥后得到目标产物白色固体,为化合物5;
化合物6a的合成:将1eq化合物5,1eq HOBT, 2eq EDCI称于反应容器中,加入二氯甲烷50 mL溶解后,于室温搅拌,后加入2eq N-叔丁氧羰基-乙二胺,于室温搅拌反应,反应完全后,加入二氯甲烷 50 mL稀释,随后依次用清水,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浓缩,粗产物经柱层析得到目标产物化合物6a;
化合物7a的合成:将1eq化合物6a溶于DCM中,随后加入50eq TFA, 体积比DCM: TFA=3/1, 于室温搅拌反应,反应完全后,减压除去二氯甲烷,随后加入二氯甲烷再次旋干,所得粗产物经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泡沫状固体,得到化合物7a。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原酸-黄芹素偶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过程如下:
称取1eq化合物4a和1eq HOBT, 2eq EDCI于反应容器中, 加入DMF溶解后, 于室温搅拌反应,随后加入1.2 eq化合物7b、化合物7c 、化合物7d、化合物7e中的任意一种,室温反应完全后加入清水,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依次用清水、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浓缩过柱,得到浅黄色泡沫状固体,为化合物11a、化合物11b、化合物11c或化合物11d,即为绿原酸-黄芹素偶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307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