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气体质量检测功能的湿法脱酸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812056.6 | 申请日: | 202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5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浦东山;刘晓霞;李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30 | 分类号: | B01D53/30;G01N33/00;B01D53/78;B01D53/60;B01D5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古明涛 |
地址: | 21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气体 质量 检测 功能 湿法 脱酸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气体质量检测功能的湿法脱酸设备,湿法脱酸设备包括湿法塔、导流装置、中和装置、循环装置和臭氧发生器,导流装置和湿法塔管道连通,湿法塔和中和装置紧固连接,中和装置和导流装置管道连通,循环装置进口和湿法塔管道连通,循环装置出口和中和装置连通,臭氧发生器和导流装置管道连通,在进入湿法塔前,通过臭氧与烟气中NOx和SOx发生反应,从而形成易溶于水的酸酐,再通过中和装置提供碱液,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烟气中的酸性物质反应,通过导流装置对烟气反应质量进行实时检测,防止烟气中部分酸性物质未反应完全,直接进入后续处理,造成后续设备腐蚀,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脱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气体质量检测功能的湿法脱酸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严格管控废气、废物的排放,尤其是危险废气的排放,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满足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其中,危险废气中,主要的危害成分为酸性物质,因此,需要进行脱酸处理,一旦短时间内,通过的烟气含量较多,常规的湿法脱酸会造成脱酸不彻底,处理量较大,也不好通过人工对烟气脱酸的处理质量进行检测。当脱酸处理后的烟气中仍含有酸性物质后,输送到后续处理工序中,会造成设备和管道腐蚀,严重影响使用寿命,这部分烟气含量不会太多,也不适合再设置额外的湿法脱酸设备进行二重处理,否则会大大增加处理成本。
此外,脱酸完成后的烟气中,酸性物质较少,进行再净化时,若酸性物质位于气团中间,在较短脱酸行程内,容易造成脱酸不彻底,影响湿法脱酸的整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体质量检测功能的湿法脱酸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气体质量检测功能的湿法脱酸设备,湿法脱酸设备包括湿法塔、导流装置、中和装置、循环装置和臭氧发生器,导流装置和湿法塔管道连通,湿法塔和中和装置紧固连接,中和装置和导流装置管道连通,循环装置进口和湿法塔管道连通,循环装置出口和中和装置连通,臭氧发生器和导流装置管道连通。
通过湿法塔提供中和反应空间,臭氧发生器通过介质阻挡双间隙放电技术,原料气流经绝缘介质与高压电极之间以及绝缘介质层和臭氧发生器罐体接地极之间的狭小间隙,两个环状间隙之间的高压电场双面放电,将通过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在进入湿法塔前,通过臭氧与烟气中NOx和SOx发生反应,从而形成易溶于水的酸酐,再通过中和装置提供碱液,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烟气中的酸性物质反应,通过导流装置对烟气反应质量进行实时检测,防止烟气中部分酸性物质未反应完全,直接进入后续处理,造成后续设备腐蚀,影响设备使用寿命,通过循环装置对中和产生的液体进行循环使用,减少成本。
进一步的,湿法塔上设有脱酸腔,导流装置包括进烟管和引风机,引风机进气口和气源连通,引风机出气端和进烟管连通,进烟管出口端和脱酸腔下端连通,脱酸腔内烟气流动方向从下往上,臭氧发生器和进烟管连通;
中和装置包括碱液罐和喷淋管道,碱液罐输出端设有碱液泵,碱液泵出液端和喷淋管道管道连通,喷淋管道置于脱酸腔内,喷淋管道和脱酸腔内壁紧固连接,喷淋管道和进烟管出口端的间距为喷淋行程。脱酸腔为中和反应的主要空间,通过引风机将烟气送入进烟管中,臭氧发生器生成的臭氧和烟气内的部分氮氧化物和硫化物进行反应,并形成酸酐,使烟气从脱酸腔下端进入,碱液罐通过碱液泵对碱液进行加压,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喷淋管道内,喷淋管道从脱酸腔上端喷淋碱液,并和烟气中的酸酐进行中和反应,去除酸性物质,通过上下相对设置的喷淋管道和进烟管,延长中和反应行程,保证中和反应的充分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120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