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温型高压电缆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73551.0 | 申请日: | 202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8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谢克友;戚军;洪高明;孙绵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环宇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14 | 分类号: | H01B13/14;H01B13/24 |
代理公司: | 安徽盛世金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6 | 代理人: | 张婷婷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温 高压 电缆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温型高压电缆的制备工艺,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耐温导体的制备;步骤S2、将耐温绝缘层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包在耐温导体表面,得到高压电缆线芯;步骤S3、按照规格要求将多根电缆线芯绞合,然后在绞合后的电缆线芯外侧包裹耐温填充材料,得到填充高压电缆线芯;步骤S4、先在填充高压电缆线芯外侧绕包耐温屏蔽层,然后再用塑料挤出机将耐温护套材料挤包在耐温屏蔽层外侧,得到一种耐温型高压电缆,本申请通过使用等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和聚丙烯共聚物制得耐温复合材料,具有高冲击强度,优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较低的拉伸模量,制备得到的电缆具有较高的耐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耐温型高压电缆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高压电缆因其大容量、高可靠、免维护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跨度输电线路,特别是近年来智能电网改造、特高压等大型工程相继投入升级和建设,为高压电缆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交联聚乙烯(XLPE)由于成本低,易于加工和机械灵活性高的特点,占据了电力电缆绝缘聚合物的大部分市场,广泛应用于特种电缆、中高压电缆等各种电力电缆。然而,由于近年来人类生活和工业环境的变化,电力需求迅速增加,目前电力电缆的容量已经达到极限,对增加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样会使电力电缆的电压等级和正常工作温度升高,但XLPE的最大工作温度约为90℃。
公告号为CN11288552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耐温型高压电缆及其制备工艺,包括多个高压电芯和多个导热硅脂板,多个导热硅脂绝缘板的一侧互相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电缆横截面的中心处,高压电芯位于两相邻导热硅脂绝缘板之间的夹角内。该发明通过在导热硅脂绝缘层内侧加装导热硅脂绝缘板,使高压电缆具有了更好的散热能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属电芯的温度,另外通过在导热硅脂绝缘层的外侧依次加装降温防火层、内耐火绝热层、降温隔热铠装挡火层和阻燃外护套,使高压电缆具有了更好的防火能力,为高压电缆发生火情时争取更多的救援时间。但是,由于该申请为了提高电缆的耐温性,在电缆内高压电芯之间设置导热硅脂绝缘层、降温防火层、内耐火绝缘层、降温隔热铠装挡火层和阻燃外护套等多层填充物,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成缆外径,使得后续加工生产成本增加,且由于其金属电芯外的内包层依旧采用乙烯基相关聚合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缆耐温性差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耐温型高压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温型高压电缆的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电缆耐温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温型高压电缆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耐温导体的制备;
步骤S2、将耐温绝缘层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包在耐温导体表面,得到高压电缆线芯;
步骤S3、按照规格要求将多根电缆线芯绞合,然后在绞合后的电缆线芯外侧包裹耐温填充材料,得到填充高压电缆线芯;
步骤S4、先在填充高压电缆线芯外侧绕包耐温屏蔽层,然后再用塑料挤出机将耐温护套材料挤包在耐温屏蔽层外侧,得到一种耐温型高压电缆。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耐温导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将铜导体放入除油剂和水以体积比为1:3-5的混合液体中,然后放置于超声波清洗机内进行超声处理,除油后用清水漂洗2-3次,再用铜抛光剂抛光10-30秒,最后放入铜保护剂中浸泡2-5min,取出即可;
步骤A2、将硫酸镍、乙酸钠、柠檬酸钠、次磷酸钠、硫酸和水按体积比1:1:1:1:10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镀液,将步骤A1中处理好的铜导体放入镀液中,浸泡2-3min后60-70℃下水浴加热,10-12h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清洗2-3次,得到耐温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环宇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环宇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735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