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ATG7 siRNA的外泌体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684401.2 申请日: 2023-06-12
公开(公告)号: CN116656733A 公开(公告)日: 2023-08-29
发明(设计)人: 李伟;梁展文;陈凯;龚斐然;何康;徐梦丹;吴梦瑶;徐彩华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分类号: C12N15/85 分类号: C12N15/85;C12N15/87;C12N5/10;C12N15/62;C12N15/113
代理公司: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代理人: 张修彦
地址: 215006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含有 atg7 sirna 外泌体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TG7 siRNA的外泌体在制备治疗胆道癌药物中的应用。该方法包括:S1:提取表达重组蛋白CD63‑APO‑A1的靶向性外泌体;S2:将ATG7 siRNA装载入S1中的靶向性外泌体得到用于胆道癌治疗的工程化外泌体。本发明制备得到一种ATG7 siRNA的外泌体;该工程化外泌体通过向胆道癌靶向递送ATG7 siRNA以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实现针对胆道癌细胞的精准药物递送,只针对胆道癌细胞的治疗作用,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ATG7 siRNA的外泌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浸润性恶性肿瘤,具有高度致死性,根据其病灶的解剖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虽然胆管癌总体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其全球发病率逐渐升高,约占所有原发性肝肿瘤的15%和胃肠道肿瘤的3%。胆管癌具有极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手术治疗是目前的主要干预手段,而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80%以上。此外,胆管癌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因晚期肿瘤转移而错过了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尽管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所进步,但患者的预后在过去十年中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其5年生存率(7%-20%)仍不令人满意,探索其分子靶向治疗尤为重要。

自噬本质上是一种蛋白降解系统,可以被肿瘤细胞用于应对“环境压力”的一种分解代谢过程,其通过降解非必需的蛋白质、长寿蛋白、受损的细胞期等起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自噬主要有三种类型:巨自噬(macroautophagy)、微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我们通常理解的自噬即是巨自噬。在自噬过程中,被降解成分被一种双层膜结构的囊泡所包裹,即自噬小体;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后完成降解过程。自噬因为其独特的再回收机制和应对“环境压力”的特性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

在肿瘤细胞中自噬常与肿瘤化疗敏感性有关。S.Salcher等发现依托泊苷和阿霉素可以诱导神经母细胞瘤自噬,对自噬的抑制作用显着增加了依托泊苷和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0(HDAC10)可以促进自噬介导的细胞存活。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单一载体上的LY294002(LY)和5-Fu的组合具有比单一药物更高的细胞毒性。LY可抑制自噬,从而增强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并导致更多的细胞死亡。

自噬相关基因ATG7编码的活化酶是自噬体膜延伸中的关键作用因子,参与自噬过程的两个重要的泛素结合系统,一是与将水溶性的LC3Ⅰ转化成脂溶性的LC3Ⅱ,二是与ATG12结合到ATG5上,并与ATG16L1分子结合参与形成前自噬体结构。ATG7还具有不依赖泛素激活酶的特点。ATG7可与P53结合并协同P53参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在应激状态下激活细胞自噬。我们既往的研究发现,对ATG7进行靶向性抑制,能够抑制胆管癌的生长转移,并具有化疗增敏作用,说明ATG7可以成为胆管癌的治疗靶点。

siRNA是一种双链分子,通常为19-21个碱基对,能够通过切断同源mRNA来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尽管siRNA技术在肿瘤治疗具有很高的潜力,但迄今为止,临床应用仍然受到限制。一方面siRNA都是分子量大的或带负电的分子,它们不能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穿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另一方面,裸露的siRNA在人体内环境中很脆弱,容易受到酶促降解和清除,使siRNA很难到达肿瘤部位发挥功能。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将siRNA安全、高效地递送至胆管癌以实现其作用的载体。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直径约为40-160nm的细胞外囊泡。可以选择性分装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释放到细胞外,释放到细胞外的外泌体,可以被驻留在微环境中的细胞捕获,也可以随生物体液被携带到远距组织器官,携带和传递重要的信号分子,构成一种全新的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844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