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吊装钩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623775.3 | 申请日: | 2023-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4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加文;刘富平;张琪锋;范超;谢芳;刘志芳;邹志荣;汤建波;欧阳文华;付林才;彭永生;刘艳;刘思鹏;何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12 | 分类号: | B66C1/12;B66C1/62;B66C13/08;B66C15/0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 地址: | 338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装 结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物品吊装技术领域的吊装钩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吊装钩结构的使用方法。吊装钩本体(1)上部的耳轴板(2)上穿过销轴(3),销轴(3)连接吊绳(4),吊装钩本体(1)下部靠近端部设置连接部件(5),连接部件(5)的吊装轴(6)穿过吊装钩本体(1)下部靠近端部的安装通孔(8),吊装轴(6)上端卡装在安装通孔(8)上部,吊装轴(6)下部位置设置开槽口(9),吊装轴(6)位置贯穿插销(7),插销(7)同时穿过开槽口(9),插销(9)上设置限位柱(11)。本发明所述的吊装钩结构,能够方便快捷实现待起吊部件的起吊,不受隔层影响,不需要人工进行推动,降低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品吊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吊装钩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吊装钩结构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企业生产或维修业务中,许多物品需要吊装。例如,电修作业区是以修复电动机为主要业务,有几千台修复好及待修复的电动机堆放在电机仓库,随着单位对现场定置管理及物件摆放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电动机摆上货架。货架摆放电动机较为方便整齐,而货架摆放的电机通过人工搬动是可以的,但是电动机重量比较重,必须依靠行车进行吊装才能完成。行车吊运电动机摆放最上面一层的电动机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摆放进入其他隔层就不能直接吊运进去,想放入进去就要借助人工去推,这样操作劳动强度高,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有名称为“吊装钩”、公开号为“201864444U”的技术,该技术用于起吊不同宽度法兰的圆筒形工件,结构主要包括:吊环螺钉,销轴活节螺栓和铜板,吊环螺钉和销轴安装在吊装钩的横臂上,销轴的外表面装有铜套,铜套上有一个导轨槽,导轨槽包括上横导轨槽、竖导轨槽和下横导轨槽三部分,铜套通过开槽锥端紧定螺钉固定在销轴上,吊装钩横臂侧面正对销轴孔的位置上开有一个安装方头短圆柱锥端紧定螺钉的螺纹孔,方头短圆柱锥端紧定螺钉可在导轨槽中运动;活节螺栓安装在吊装钩的竖臂上,活节螺栓的后面装有六角螺栓及螺母,活节螺栓伸出工作面的长度可以调节;吊装钩的三个工作面上装有铜板,铜板上开有沉孔,用开槽沉头螺钉使铜板与吊装钩固定在一起。然而,该技术没有涉及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针对待起吊部件在货架上分层放置的特点,能够方便快捷实现待起吊部件的起吊,不受隔层影响,不需要人工进行推动,降低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物品在货架的吊装放置和吊装运走,解决各种重量型货物在货架摆放和取走难题的吊装钩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吊装钩结构,包括吊装钩本体,吊装钩本体呈C字形结构,吊装钩本体上部设置耳轴板,耳轴板上穿过销轴,销轴连接吊绳,吊装钩本体下部靠近端部设置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包括吊装轴、插销,吊装轴设置为呈T字形结构,吊装轴穿过吊装钩本体下部靠近端部的安装通孔,吊装轴上端卡装在安装通孔上部,吊装轴下部位置设置开槽口,吊装轴位置贯穿插销,插销同时穿过开槽口,吊装钩本体下部端部设置限位凹槽,插销上设置限位柱。
待起吊部件上部设置起吊环,吊装轴上部设置取放把手。
所述的吊装钩结构起吊待起吊部件时,待起吊部件的起吊环设置为能够延伸到开口槽内的结构,插销设置为能够贯穿开口槽和起吊环的结构,插销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吊装轴翻转而使得限位柱卡装在限位凹槽内的结构。
所述的吊装钩本体包括垂直部、上部梁、下部梁,垂直部上端设置上部梁,垂直部下端设置下部梁,下部梁垂直于垂直部,上部梁垂直于垂直部。
所述的吊装轴包括端头部和本体部,端头部直径尺寸大于本体部直径尺寸,端头部和本体部设置为呈T字形结构,端头部和本体部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吊装轴的本体部下部包括第一下垂部和第二下垂部,第一下垂部上设置第一通孔,第二下垂部上设置第二通孔,第一下垂部和第二下垂部之间形成开槽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237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