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真空拔罐搭载药物的弹性加压垫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622498.4 | 申请日: | 2023-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0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杜一峰;杨留志;汤雄杰;周景涛;曲良烨;杨娜;王堯;何闯;陈舜尧;王蕾;关雪峰;侯殿东;郑浩;晏兆雄;王昌稚;范元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一峰 |
| 主分类号: | A61M1/08 | 分类号: | A61M1/08;A61H9/00;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独山大道***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真空 搭载 药物 弹性 加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真空拔罐搭载药物的弹性加压垫,涉及真空拔罐弹性加压垫技术领域,包括圈套本体,所述圈套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负压吸附槽,所述圈套本体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条带,所述条带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载药槽。通过圈套本体,负压吸附槽,条带,载药槽相配合,起到了通过圈套本体结构将罐口作为固定点,利用条带将真空负压的力转化为载药槽对皮肤的压力,使药物加压于局部,结合拔罐时毛孔的张开,最大限度地促进药物渗透吸收,实现真空拔罐载药,操作方便,负压状态下将药物与皮肤紧密贴合,提高疗效,隔离皮肤防止交叉感染,解决了传统药罐疗法的诸多弊端,使之适用于现代临床的快节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拔罐弹性加压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真空拔罐搭载药物的弹性加压垫。
背景技术
传统药罐疗法是以中药浸煮竹罐后吸拔穴位的方法,优势在于根据患者病情辨证用药,适应症更广,比单纯拔罐疗效更好。不足之处在于操作复杂、易烫伤、携药量少,竹罐及木罐易霉变寿命较低、交叉感染等问题,不适用于现代临床的快节奏;储药罐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漏药、操作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真空拔罐搭载药物的弹性加压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真空拔罐搭载药物的弹性加压垫,包括圈套本体,所述圈套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负压吸附槽,所述圈套本体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条带,所述条带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载药槽。
优选的,所述圈套本体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载药槽的横截面直径,所述载药槽位于所述圈套本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条带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条带均匀分布在所述圈套本体和所述载药槽之间。
优选的,所述圈套本体和所述载药槽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优选的,所述圈套本体和所述载药槽的横截面厚度一样大。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实现真空拔罐搭载药物的弹性加压垫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实现真空拔罐搭载药物的弹性加压垫,通过圈套本体,负压吸附槽,条带,载药槽相配合,起到了通过圈套本体结构将罐口作为固定点,利用条带将真空负压的力转化为载药槽对皮肤的压力,使药物加压于局部,结合拔罐时毛孔的张开,最大限度地促进药物渗透吸收,实现真空拔罐载药,操作方便,负压状态下将药物与皮肤紧密贴合,提高疗效,隔离皮肤防止交叉感染,解决了传统药罐疗法的诸多弊端,使之适用于现代临床的快节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置整体正视平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圈套本体;2、负压吸附槽;3、条带;4、载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实现真空拔罐搭载药物的弹性加压垫,包括圈套本体1,圈套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负压吸附槽2,圈套本体1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条带3,条带3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载药槽4,圈套本体1的横截面直径大于载药槽4的横截面直径,载药槽4位于圈套本体1的内部,条带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条带3均匀分布在圈套本体1和载药槽4之间,圈套本体1和载药槽4的材质为透明材质,圈套本体1和载药槽4的横截面厚度一样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一峰,未经杜一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224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