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i@TiO2 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90257.6 | 申请日: | 202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8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褚海亮;尹承旺;夏永鹏;邱树君;邹勇进;徐芬;孙立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6/04 | 分类号: | C01B6/04;C01G23/053;C01B3/00;C01B3/58;B22F9/22;B22F1/18;B22F1/05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陶平英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ni ti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i@TiOsubgt;2/subgt;的氢化镁储氢材料,由氢化镁和Ni@TiOsubgt;2/subgt;球磨制得;Ni@TiOsubgt;2/subgt;由球状TiOsubgt;2/subgt;和Ni纳米颗粒组成,其中,球状TiOsubgt;2/subgt;由溶剂热法制得,Ni纳米颗粒先经化学合成法在球状TiOsubgt;2/subgt;上负载Ni(OH)subgt;2/subgt;后,再在还原性气体条件下经煅烧法制得;TiOsubgt;2/subgt;的微观形貌为球状,尺寸0.5‑1μm;Ni纳米颗粒为块体颗粒结构,负载于球状TiOsubgt;2/subgt;表面。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球状TiOsubgt;2/subgt;的制备;2,Ni(OH)subgt;2/subgt;@TiOsubgt;2/subgt;前驱体的制备;3,Ni@TiOsubgt;2/subgt;的制备;4,基于Ni@TiOsubgt;2/subgt;的氢化镁储氢材料的制备。在储氢领域的应用,初始放氢温度为161℃;在300℃时,40 min内放氢量为6.3 wt%;在75℃时,60 min内吸氢量为4.5 wt%;在10次循环后,实际氢容量的容量保持率为84%。具有以下优点:球状TiOsubgt;2/subgt;同时具有载体和催化剂的作用,作为载体时,具有结构稳定和比表面积大的特点;作为催化剂时,本身具备对MgHsubgt;2/subgt;的催化作用,与表面Ni纳米颗粒产生协同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的储氢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Ni@TiO2的氢化镁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储氢材料中,氢化镁MgH2具有7.6 wt%的储氢容量和良好的循环可逆性。但是,由于MgH2较高的热稳定性(ΔH=75 kJ /mol H2)和反应能垒(ΔE=161 kJ /mol),导致其较高的放氢温度(300℃)和缓慢的吸放氢速率,无法满足应用要求。
为了提高MgH2的放氢动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掺杂金属纳米颗粒,如金属Ni颗粒,可以有效降低初始放氢温度。例如,现有文献1(Xu N, Yuan Z, Ma Z, et al. Effects ofhighly dispersed Ni nanoparticles on the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of MgH2[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22, 30(1): 54-62.)通过掺杂10 wt%的nano-Ni,使MgH2的初始放氢温度降低为至224℃。该技术方案证明,掺杂Ni元素显著降低MgH2的初始放氢温度,但是,通过直接掺杂镍纳米颗粒的方法存在团聚现象,导致性能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将Ni负载在载体上的方法进行改善。例如,现有文献2(Wang S, Gao M, Yao Z, et al. High-loading, ultrafine Ni nanoparticlesdispersed on porous hollow carbon nanospheres for fast (de)hydrogenationkinetics of MgH2[J].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2022, 10(12): 3354-3366.)将镍纳米颗粒分散在多孔空心碳纳米球上,使MgH2的初始放氢温度降低至190℃。该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所采用的载体材料本身对MgH2没有催化效果,因此,最终的催化效果仍存在提高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90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纳米TiO<sub>2</sub>复合水处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具有TiO<sub>2</sub>致密层的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 一种TiO<sub>2</sub>纳米颗粒/TiO<sub>2</sub>纳米管阵列及其应用
- 基于TiO2的擦洗颗粒,以及制备和使用这样的基于TiO2的擦洗颗粒的方法
- 一种碳包覆的TiO<sub>2</sub>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应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的Si/TiO<sub>x</sub>结构
- 应用TiO<sub>2</sub>光触媒载体净水装置及TiO<sub>2</sub>光触媒载体的制备方法
- 一种片状硅石/纳米Ti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TiO<base:Sub>2
- 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