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的珠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77600.3 | 申请日: | 202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6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红;王大伟;陈大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6 | 分类号: | C08L51/06;C08L91/06;C08K9/10;C08K3/34;C08K3/22;C08K5/526;C08K5/09;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姚海 |
地址: | 310020 浙江省杭州市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珠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珠光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静电的珠光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以改性聚丙烯树脂、珠光粉、功能助剂、抗氧化剂及分散剂等为原料,通过将改性聚丙烯树脂和珠光粉置于混合料机中混合,再加入功能助剂、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再次混合,得到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造粒,对颗粒进行干燥处理,获得初级熔融物,最后将初级熔融物再次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调整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拉伸成膜获得抗静电的珠光膜;所制备的珠光膜不仅能有效地提升珠光膜的光泽度和拉伸强度;而且还具有优异的抗菌和抗静电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珠光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静电的珠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珠光膜是用聚丙烯树脂为原料和珠光颜料等,混合后经双向拉伸而成。由于采用机械发泡法,所以珠光膜的比重仅0.7左右,而PP比重是0.9左右,所以软包装企业愿意选用,因为价廉且装饰性好、性能优良。一般复合结构的BOPP珠光膜由于具有一定的珠光效果,常常用在冷饮包装如:冰激凌、热封标签、甜食、饼干、风味小吃包装等。
珠光膜由于其独特的珠光效果使得薄膜的装饰性很强,目前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珠光薄膜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无论是珠光膜的加工材料,方法,还是其不同的功能应用都在不断拓宽。目前的珠光膜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珠光膜的层结构或者表面改性上,而忽略了珠光膜的抗静电以及抗菌性能研究的,影响了所制备的珠光膜的品质,因此,如何有提升珠光膜的品质已经成为我国珠光膜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静电的珠光膜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相关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的珠光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制备的珠光膜不仅能有效地提升珠光膜的光泽度和拉伸强度;而且还具有优异的抗菌和抗静电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静电的珠光膜,所述饲料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30~40份改性聚丙烯树脂、8~12份珠光粉、10~20份功能助剂、4~6份抗氧化剂及8~10份分散剂。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改性聚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按0.02~0.05g/mL的固液比将聚丙烯树脂置于适量的二甲苯中,并于50~60℃的条件下,超声分散20~30min,待超声分散完毕后,向所得分散液中投入质量为聚丙烯树脂10~20%的顺丁烯二酸酐,恒温处理10~12h,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冲洗4~5次,并干燥,得到初级产物;
Ⅱ、按质量比为12:1:0.2的比例将初级产物、碳酸钙和油酸酰置于混料机中,于300~400r/min的条件下,混合25~35min,再通过捏合造粒,得到改性聚丙烯树脂。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步骤Ⅱ中的碳酸钙的颗粒度为1.2~1.5μm。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珠光粉是由云母粉和二氧化钛经包膜处理后,再经750℃高温烧制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功能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按0.04~0.08g/mL的固液比将适量的硝酸银充分溶解在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再用氨水调节pH值至10,于38℃的条件下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
ⅱ、再向混合物中加入质量为硝酸银8~10%的酒石酸钾钠,在50℃的条件下,超声分散30~35min,用去离子水洗涤超声产物,再于80~90℃的真空环境中干燥14~16h,得到功能助剂。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抗氧化剂由亚磷酸酯168和2,6-二叔丁基酚按质量比0.3~0.6:1混合复配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7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