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缆索吊钢丝绳收放索机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570114.9 | 申请日: | 2023-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4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宗卫;王昌林;魏驰原;颜安帮;刘骁凡;陈磊;郗军华;蒲海青;何青;夏松;黄成;郑光辉;李刚;李正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12 | 分类号: | B66D1/12;B66D1/38;B66D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丁博寒 |
地址: | 550008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缆索 钢丝绳 收放索机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起重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缆索吊钢丝绳收放索机及其使用方法,其中,第一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收放轴转动,实现重物的起吊下放;通过第二电机单独控制传动轴转动,既能带动导缆件在传动轴上做往复运动,使缆绳均匀绕卷在收放轴上;还能维持导缆件在传动轴上的位置不变,维持重物下放过程中的平稳。导向组件设置在传动组件上并由液压缸驱动调节位置,在重物的起吊初始和下放末尾的变速升降过程中,通过液压缸驱动传动组件使导向组件运动,对缆绳拉紧或者放松,分别实现重物的初始吊起以及与支撑面较短距离的下放操作,避免变速吊起重物后对周围操作人员或者设备造成损伤,以及在变速下放过程中造成吊运重物自身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缆索吊钢丝绳收放索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收放索机对建材以及施工设备等重物进行吊装转运,在收放索机的收放轴上绕卷有缆索或者钢丝,由电机为减速器提供动能并将转矩传递至收放轴上;通过收放轴对缆绳的收卷或者放卷实现重物的吊起或者下放。
在收放索机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牵引机构能够使缆绳均匀绕卷于收放轴上,避免出现缆绳堆起、层叠甚至卡死等缺陷,确保了后续排缆的平稳;目前采用的牵引机构分为固定式和可调式,固定设置的牵引机构仅能够实现缆绳在收放轴轴向的均匀卷绕,位置可调的牵引机构一般采用摆臂结构,且大多使用液压缸同时提供驱动力和支撑力,在起吊初始、下放末尾以及转运变向等变速运动过程中,可调式牵引机构容易出现支撑不稳的情况,进而导致被牵引重物运输不稳,缆绳跳动过大,不利于安全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缆索吊钢丝绳收放索机及其使用方法,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缆索吊钢丝绳收放索机,包括基座和设置其上的绕线机构和牵引机构;
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减速机和收放轴,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减速机驱动所述收放轴转动;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支撑架、液压缸、传动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液压缸和所述传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导向组件摆动;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滑动支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支杆,所述滑动支座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并通过所述液压缸驱动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支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滑动支座转动连接;
所述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包括安装座和设置其上的传动轴和第二电机,在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导缆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并带动所述导缆件沿所述传动轴轴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安装竖板,以及连接两所述安装竖板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滑动支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横梁垂直设置,且在其长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座,所述液压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支座上且与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上方,所述第一支杆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且与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动支座包括滑块和第二支杆;
所述第二支杆垂直设置在所述滑块上并与所述液压缸输出轴相连,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杆和所述液压缸的连接处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横梁上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液压缸和所述传动组件均与所述支撑板对应设置有两组。
进一步的,相对设置的两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三横梁连接,所述安装座在所述第三横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
在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支撑轴和限位板,所述支撑轴和所述限位板均与所述传动轴平行设置,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收放轴的一侧,所述导缆件与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0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