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557483.4 | 申请日: | 2023-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3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平;李博;廖然;王永爽;翁晓军;黄松和;王海波;吴晓;安维胜;王少华;肖世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威新能源工程设计四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D1/12 | 分类号: | B66D1/12;B66D1/26;B66D1/28;B66D1/50;B66D1/6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付红梅;谢一平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擦 卷筒 尾部 拉力 控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方设有储绳线盘(7),储绳线盘(7)轴向水平设置,轴向一侧与基座转动连接,另一侧连接驱动机构,定义储绳线盘(7)顺时针转动方向为出线方向;基座下方设有向下延伸的竖杆,竖杆上滑动连接有动滑轮(11),所述竖杆上设有拉线位移传感器(10),拉线位移传感器(10)用于检测动滑轮(11)的位置,基座下方远离储绳线盘(7)出线侧设有多个转向定滑轮(9),定滑轮(9)的位置高于动滑轮(11),储绳线盘(7)上的钢绞线经出线侧拉出,依次绕动滑轮(11)、定滑轮(9)出线,与双摩擦卷筒出线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器(2)、伺服电机(1),所述伺服电机(1)与减速器(2)连接,所述减速器(2)输出轴连接拨杆(6)的中部,所述拨杆(6)的两端固定连接储绳线盘(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11)下方悬吊有配重物(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下方靠储绳线盘(7)出线侧设有导线轮(8),导线轮(8)的位置高于动滑轮(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11)轴向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首尾相连形成围合结构,套设在竖杆外周,所述转接板朝向围合内部一侧设有滚柱(12),所述滚柱(12)与竖杆滚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摩擦卷筒出线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双摩擦卷筒(5)和张力测量模块,所述双摩擦卷筒(5)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张力测量模块包括测力轮(3)和拉压力传感器(4),钢绞线经定滑轮(9)、双摩擦卷筒(5)、测力轮(3)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拉线位移传感器(10)、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张力测量模块。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工作:在双摩擦卷筒(5)工作前,控制储绳线盘(7)的伺服电机(1)逆时针旋转将动滑轮(11)吊起至初始高度;
S2、系统校准:用控制系统读取动滑轮(11)上方的拉线位移传感器(10)的初始数据,设为零点初始值;
S3、尾部拉力控制:在双摩擦卷筒(5)运行过程中,通过结合双摩擦卷筒(5)和储绳线盘(7)的出线速度值以及拉线位移传感器(10)监测的数值实现尾部拉力的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具体方法为:控制系统根据当前双摩擦卷筒(5)出绳速度和拉线位移传感器(10)监测数值与零点初始值的差值计算出控制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储绳线盘(7)的伺服电机驱动器,调整储绳线盘(7)的伺服电机(1)的转速,实现拉力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摩擦卷筒尾部拉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
S4、实时监测:在双摩擦卷筒(5)运行过程中,拉线位移传感器(10)实时监测动滑轮(11)位置,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和当前储绳线盘(7)的卷绕半径,实时调整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威新能源工程设计四川有限公司,未经通威新能源工程设计四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5748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