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间顶部可移动充电桩设备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45276.7 | 申请日: | 202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3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延庆;朱爱萍;朱霆予;朱从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霆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4;B60L53/60;B60L53/68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7 | 代理人: | 高源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间 顶部 移动 充电 设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间顶部可移动充电桩设备及控制方法,包括桩体、梁架、侧梁、充电枪头、导线机构和绕线机构,导线机构包括安装于梁架上的引导组件和与引导组件间隔设置的驱动组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空间顶部可移动充电桩设备及控制方法,打破充电车位被充电桩束缚,通过带轨道的充电枪头滑动系统,充电设备在车位的使用空间根据车辆定位游走,将“一桩一车位”变任意车位皆可充电,打通导航软件与充电车位的终极联系,通过导航软件+停车场站平面图,实现车主可通过软件选择在某一车位充电,并由软件提供路径指引,同时,车辆抵达前,充电设备已在车位处等待,极大的提高了车主的使用舒适性和便捷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间顶部可移动充电桩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由此可见,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新发展仍至关重要。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时,现有停车场站大多使用立式、壁挂式充电桩,通常为一个车位对应一个充电桩,新能源车主需要到指定车位才能进行充电,并且,有时候还会经常出现燃油车辆占用充电车位不充电的行为,因此,充电桩数量和位置大大限制了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空间顶部可移动充电桩设备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充电桩数量和位置限制了使用的条件,影响空间利用率及使用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空间顶部可移动充电桩设备及控制方法,包括桩体、梁架、侧梁、充电枪头、导线机构和绕线机构、充电桩控制柜、充电桩触摸屏控制终端;
梁架设于桩体上部,侧梁安装于梁架侧面,充电枪头以可活动的方式设于侧梁上,以方便灵活定位充电,充电枪头上设有线缆,导线机构安装于侧梁上,在充电枪头活动时,通过导线机构辅助充电枪头和线缆快捷向下拉伸和收回,绕线机构设于桩体上,线缆通过绕线机构集中绕线和放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梁架内部为空心结构,梁架侧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连通空心的轨道,梁架通过空心结构固装有滑动组件,侧梁通过滑动组件沿着轨道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安装于梁架上的引导组件和与引导组件间隔设置的驱动组件,引导组件和驱动组件之间形成有容纳线缆滑过的间隙,线缆通过驱动组件的助力实现快速向下拉伸和收回。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梁架上的支架、转动安装于支架上的滑轮和设于滑轮表面以提高对线缆表面摩擦力的卡条,支架内设有输出组件,以带动滑轮转动,实现对线缆的拉伸和收回,卡条为沿着滑轮长度方向延伸的突出结构,且卡条相邻间等距间隔分布,输出组件包括固装于支架内的第一电机、固装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齿轮上端与相邻卡条形成的间隙相互啮合,以通过卡条带动滑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设于桩体侧面的安装仓和设于安装仓内的绕线组件,绕线组件的数量与充电枪头配对,单独的绕线组件配合一个充电枪头,绕线组件包括收放线缆的绕线盘、驱动绕线盘旋转的第二电机和安装于绕线盘上的撑架,绕线盘通过撑架与安装仓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枪头端部设有插头,以通过插头与保护盖进行插接,插头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触碰传感器,保护盖通过锁扣组件与触碰传感器智能配合,实现保护盖的锁固和移动,锁扣组件包括一体设于保护盖上的仓体、固装于仓体内的第三电机和一端与第三电机输出轴固定的卡扣架,卡扣架另一端可与凹槽插接和分离,插头和保护盖之间通过连接绳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装于梁架内壁的电动导轨座和滑动安装于电动导轨座上的滑块,滑块与侧梁端部固定,以带动侧梁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霆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霆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5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口代码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图像特征提取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