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余热制无氧纯水的节能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544581.4 | 申请日: | 2023-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5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志;赵建标;申林;徐勇;陈金玉;周永美;杨梵;王许宗;季政如;舒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化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6 | 分类号: | C02F1/16;C02F1/20;C02F1/00;C02F103/04 |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尔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44 | 代理人: | 童慧慧 |
| 地址: | 22455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余热 制无氧 纯水 节能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余热制无氧纯水的节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的上端安装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安装有喷头,所述壳体内的下端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壳体上端安装有排气管,所述壳体下端安装有出液管;所述壳体内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分水盘,所述分水盘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分水盘上安装有接触环,所述接触环共有多组且接触环之间呈同心分布;所述分水盘上安装有导气杆,所述接触环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导气杆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导气杆与进气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提高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利用率,减少余热浪费,同时提高制备得到的无氧纯水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余热制无氧纯水的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电厂、化工厂等很多企业为了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对生产设备系统内循环水含氧量的要求都比较高,防止过高含氧量的循环水腐蚀设备,所以这些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除氧器,以降低循环水的含氧量。
而这些除氧器大多是采用蒸汽加热循环水的热力除氧方式,且要求蒸汽品质都比较高,浪费资源,操作繁琐,如一些企业的除氧器所用的蒸汽就是来自初做功或未做功的高参数蒸汽,损失了企业很多部分经济效益。
但是,企业又有丰富的做过功的蒸汽,这些蒸汽还具有很高的能量,又不符合生产设备自身对所需蒸汽参数的要求,只能将这部分蒸汽减温减压后进行回收,或者是直接排掉,企业为处理这些“废蒸汽”还要花费大量资金,造成了相当大的资源浪费,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目前的除氧器基本都是利用蒸汽进行加热除氧的,即使用蒸汽与循环水通过不同方式接触加热,去除循环水中的溶解氧,因此,蒸汽与循环水的接触面和接触方式会直接影响除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利用率,减少余热浪费,同时提高制备得到的无氧纯水的质量,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余热制无氧纯水的节能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利用余热制无氧纯水的节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的上端安装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用于将外界的循环软水输送到节能装置中进行除氧,所述进液管上安装有喷头,所述壳体内的下端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在壳体内螺旋形排列,所述进气管将余热蒸汽或利用余热制备的蒸汽输送到节能装置内对循环软水进行加热,所述壳体上端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入口位于进液管上喷头的上方,所述排气管共有多组,所述排气管分别用于连接外界的真空泵在壳体内形成负压环境以及将壳体内的气体排出,所述壳体下端安装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用于将除氧后的无氧水排出壳体外;
所述壳体内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分水盘,所述分水盘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分水盘上安装有接触环,所述接触环通过螺纹连接或过盈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分水盘上,所述接触环共有多组且接触环之间呈同心分布,所述接触环之间存在缝隙;
所述分水盘上安装有导气杆,所述接触环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接触环由气石制成,所述空腔与导气杆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导气杆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接触环之间相互对应,所述导气杆与进气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分水盘上铺设有缓冲棉,所述缓冲棉使用海绵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接触环安装在分水盘的下表面上,所述缓冲棉位于分水盘的上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接触环上套设有布汽袋,所述布汽袋的开口处被挤压固定在接触环与分水盘表面之间,所述布汽袋由滤布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分水盘上的通孔呈环形分布,所述分水盘上表面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导气杆固定安装在固定槽中,所述导气杆对分水盘的形状结构进行固定;
所述通孔内安装有抖动片,所述抖动片通过弹性杆安装在通孔的内壁上,所述抖动片的上端恰好接触缓冲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化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化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45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弦乐器音质训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润版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