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529017.5 | 申请日: | 2023-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0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弘;张行健;王力;孟端倪;李波;刘偲;韦星星;蒲养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 地址: | 10019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放 环境 指定 目标 自主 搜寻 方法 | ||
1.一种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SLAM技术构建场景探索地图,并基于场景探索地图建立目标探索地图,所述目标探索地图用于标记机器人探索过程中的探索区域、未探索区域及障碍物;
S2、基于目标探索地图对机器人探索视野内的路径点进行遍历,判断所述目标探索地图内是否存在探索目标;
S3、当所述目标探索地图中存在探索目标时,判断探索目标设定距离和角度内是否存在遮挡物;
S4、当探索目标设定距离内存在遮挡物时,基于深度图像信息提取目标遮挡边界,实现机器人的移动规避,获取无遮挡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前还包括:
S0、获取探索目标的深度图像,将所述探索目标的深度图像作为探索过程中的目标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基于场景探索地图建立目标探索地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以机器人当前所在位置为原点,在场景探索地图上构建预设长度和宽度的二维地图,所述二维地图即为目标探索地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基于目标探索地图对机器人探索视野内的路径点进行遍历,具体步骤为:
机器人以设定的顺序对目标探索地图中的每个路径点进行遍历,当机器人设定的探索距离和探索角度内存在障碍物时,将目标探索地图中的该路径点标记为已探索,直到目标探索地图中所有包含障碍物的路径点都被标记为已探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判断所述目标探索地图内是否存在探索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机器人探索视野内的探索图像,将所述探索图像输入训练好的图像检索网络中,判断所述探索图像中是否存在探索目标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检索网络包括依次连接的5个卷积层、一个平均值池化层、一个L2正则化层、一个全连接层和一个分类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检索网络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训练:
获取同一物品位于不同拍摄环境下的物品图像,所述不同拍摄环境包括不同拍摄角度、不同拍摄距离、不同光照以及不同遮挡量;
将不同物品图像中的目标物品建立标签;
将建立标签后的不同物品图像作为训练集输入图像检索网络,输出图像识别结果;
根据图像识别结果对图像检索网络的权重进行调整,直到输出的图像识别结果达到预期的正确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判断所述目标探索地图内是否存在探索目标包括:
获取机器人的视野图像,并提取视野图像对应的特征图;
在所示特征图中选取探索目标所在的特征点作为中心点,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构建多个不同的锚点框;
利用多个不同的锚点框获取对应的局部特征图;
将每一个局部特征图和探索目标的模板特征图进行匹配,匹配相似度达到设定阈值的局部特征图所对应的锚点框,即为探索目标所在的锚点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判断探索目标设定距离和角度内是否存在遮挡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探索目标设定距离和角度内的图像信息,将所述图像信息与无遮挡的目标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结果达到设定的阈值,则探索目标在设定的距离和角度内不存在遮挡物;若匹配结果没有达到设定的阈值,则探索目标在设定的距离和角度内存在遮挡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环境指定目标的自主搜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基于深度图像信息提取目标遮挡边界,实现机器人的移动规避,获取无遮挡目标图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获取探索目标在设定距离和角度内的深度图像;
S42、从所述深度图像中提取探索目标和遮挡物的边缘信息;
S43、根据边缘信息驱动机器人以探索目标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并获取运动过程中的深度图像;
S44、重复步骤S42直至深度图像中只存在探索目标的边缘信息;
S45、机器人停止运动,以当前角度对探索目标进行图像获取,得到无遮挡目标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290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