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线卡扣单元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16362.5 | 申请日: | 202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0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振;倪剑锋;李健;涂隆堰;赵道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2G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何伟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红***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线 单元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线卡扣单元及车辆,涉及管线夹具技术领域,包括卡扣单元本体,其中部设有用于使第一管线穿过的通孔,并与第一管线连接;卡扣单元本体的外侧周向设有多个圆弧槽,圆弧槽与通孔朝向相同,用于放置第二管线。在使用该管线卡扣单元时,卡扣单元本体中部的通孔用于使第一管线穿过,卡扣单元本体通过通孔安装在第一管线上,第一管线的外径和通孔的内径相匹配,在卡扣单元本体的外侧周向设有多个圆弧槽,圆弧槽与通孔朝向相同,第二管线安置在圆弧槽中。由于第一管线从卡扣单元本体中部的通孔内穿过,第二管线安置在卡扣单元本体的外侧周向设置的圆弧槽中,可以在区分不同种类线束的同时,减少线夹对于空间的占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线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线卡扣单元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商用车电控功能增加,整车上加载的零件越来越多,结构布置越来越紧凑,管线控制连接也越来越复杂。在确保管线自然合理分层走向的同时,需要按照其走向使用专用支架来固定,防止车辆动态行驶过程中引起管线的磨损或窝折,影响整车功能或性能,尤其是空间管线的固定比较因难。
如现在车辆的前桥制动器上都加装了ABS轮速传感器线束、蹄片磨损线束,其需要和车架底盘上总线束的各控制分线束对接。一般接法是:在前桥ABS阀和制动气室之间用制动软管相连接,轮速传感器线束和蹄片磨损线束沿着制动软管走向用扎带捆绑其外壁上。经常频繁发生的问题是扎带捆绑过紧,将线束对接头处的某根线勒断;或是线束捆扎凌乱,轮胎偏转到极限位置时,线束和轮胎侧面干涉,引发线束磨损,功能不稳定;或是线束沿制动软管走向的弧度不佳,轮胎偏转到极限位置时,线束有绷断的危险。而后桥制动器上的轮速传感器线束和蹄片磨损线束在后桥制动软管上的走向,同样也存在后桥上下跳动时,线束有绷断的危险;或线束走向不好和车架有磨损的风险。要避免车辆动态运动时引起各种管线的风险问题,需要专用支架来固定管线的走向,固化装配模式。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线夹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线束或者软管分开,但是需要设计安装部与车辆其他部分安装,存在占用空间大,难以适用于小范围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线卡扣单元及车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线夹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线束或者软管分开,但是需要设计安装部与车辆其他部分安装,存在占用空间大,难以适用于小范围空间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管线卡扣单元,其包括:
卡扣单元本体,其中部设有用于使第一管线穿过的通孔,并与所述第一管线连接;所述卡扣单元本体的外侧周向设有多个圆弧槽,所述圆弧槽与所述通孔朝向相同,用于放置第二管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管线抵持在对应所述圆弧槽内。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卡紧组件为收紧扎带,所述收紧扎带套设在所述卡扣单元本体外侧,用于将所有所述第二管线均抵持在对应所述圆弧槽内。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卡扣单元本体外侧设有扎带凹槽,所述扎带凹槽沿所述卡扣单元本体外侧的周向方向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卡扣单元本体包括左半卡扣和右半卡扣,所述左半卡扣与右半卡扣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左半卡扣与右半卡扣可拆卸连接的一端设有卡接框,所述卡接框上设有卡接孔,所述右半卡扣设有用于卡设于所述卡接孔内的对接凸台。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卡接框与所述卡扣单元本体中心轴之间的最远距离小于所述扎带凹槽的槽底面与所述卡扣单元本体中心轴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163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