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型船及其变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81881.2 | 申请日: | 202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3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宏;陈南华;冯凯;鲁寒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1/10 | 分类号: | B63B1/10;B63B3/48;B63B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9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型 及其 变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型船及其变形方法,包括第一浮箱甲板、第二浮箱甲板、第三浮箱甲板。需要快速行驶时,第二升降缸缩回带动甲板本体向上移动,再通过第一升降缸和第三升降缸伸出以船体为基准带动甲板本体向上移动,在节省空间的条件下尽可能将第二浮箱甲板压缩使得第一浮箱甲板和第三浮箱甲板形成分体式船体,排出第二浮箱甲板的水体后降低整船的吃水深度,从而降低整船受到的摩擦力,提高船体行驶速度;在浅水滩涂等地势复杂的环境下行驶时,通过第一升降缸和第三升降缸缩回、第二升降缸伸出使得甲板本体下降至与第一浮箱甲板和第三浮箱甲板平整,整船变换为平底船,从而可以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型船及其变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登陆船仍然以传统的排水型单体船型或全垫升式气垫登陆艇为主,采用直接抵滩的方式执行登陆、登岛任务,为加强我国海防建设,特别是领海岛礁的防护等需求出发,需研制一型具有变吃水能力的登陆船型,既可以在浅水滩涂中的环境使用,也具有在深水环境快速行驶的能力,以满足快速抢滩登陆任务,有效进行人员、物资或装备输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变吃水能力的可变型船及其变形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型船及其变形方法,包括第一浮箱甲板、第二浮箱甲板、第三浮箱甲板,所述第二浮箱甲板设于所述第一浮箱甲板和所述第三浮箱甲板之间。所述第二浮箱甲板包括甲板本体、船体和若干个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缸、第二升降缸、第三升降缸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升降缸、所述第二升降缸、所述第三升降缸的固定端依次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缸和所述第三升降缸的伸缩端与所述船体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缸与所述甲板本体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升降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甲板本体铰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浮箱甲板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二连接件、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分别安装于所述甲板本体和所述船体,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沿竖直方式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均为伸缩杆,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或所述第二安装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或所述第一安装座。
可选的,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和第二连接件均装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件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的一侧开口且所述开口侧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上。
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甲板本体的四角均装设有所述升降组件。
本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基于上述的可变型船的变形方法,包括步骤升起甲板本体和降落甲板本体,其中,
升起甲板本体包括,所述第二升降缸解锁,所述第二升降缸缩回带动所述甲板本体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升降缸完全缩回后将所述第二升降缸锁定,解锁所述第一升降缸和所述第三升降缸,所述第一升降缸和所述第三升降缸伸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甲板本体向上移动后,锁定所述第一升降缸和所述第三升降缸;
降落甲板本体包括,解锁所述第一升降缸和所述第三升降缸,所述第一升降缸和所述第三升降缸缩回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甲板本体向下移动,锁定所述第一升降缸和所述第三升降缸并解锁所述第二升降缸,所述第二升降缸伸出带动所述甲板本体向下移动,锁定所述第二升降缸。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未经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81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