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溶剂型异方性导电胶、导电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75641.1 | 申请日: | 202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2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郑万凯;宋建龙;范荣华;朴雄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昱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9/02 | 分类号: | C09J9/02;C09J201/00;C09J163/00;C09J175/14;C09J163/10;C09J7/10;C09J7/30 |
代理公司: | 苏州璟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84 | 代理人: | 叶剑 |
地址: | 2311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 型异方性 导电 胶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溶剂型异方性导电胶、导电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微电子封装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热固性树脂10‑30份、弹性体20‑40份、增塑剂3‑8份。本发明克服现有制造ACF导电胶膜时需要用到溶剂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的问题,避免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而提高生产成本,且采用二次阶梯热固化技术制备异方性导电胶膜,多种树脂复合搭配使用,即增强了胶膜粘结强度,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升耐水解及耐湿热性能,采用阶梯升温式固化树脂方案,低温时体系中不饱和树脂固化,涂布成膜,高温时体系中环氧树脂固化交联,起到粘接作用,整个生产使用过程中无溶剂挥发,对环境和工人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封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溶剂型异方性导电胶、导电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向轻、薄、小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锡铅焊接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目前各式各样的异方性导电膜(ACF)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微电路的连接上,为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小型化、挠型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行的异方型导电胶膜基本上是由热固性树脂、导电粒子、固化剂、弹性体及一些助剂组成,在制造时需先将上述材料溶解到甲苯、丁酮等溶剂中,再刮涂到塑料薄膜上,经热风吹掉膜中的溶剂从而形成胶膜,再经粗分、细分、收卷制得异方性导电胶带,此种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公开号为CN102634286A提出光热双重固化技术制备异方性导电胶带,以活性单体作为体系溶剂降低粘度,而后前期以光固化方式制造ACF胶膜,后期绑定时再以加热固化进行连接,此种方案虽能解决VOC排放和对人体危害,但制胶膜需用到光固化设备,对设备要求较高,且生产成本增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溶剂型异方性导电胶、导电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溶剂型异方性导电胶,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热固性树脂10-30份、弹性体20-40份、增塑剂3-8份、活性稀释剂/活性单体20-30份、填料2-6份、阻聚剂0.2-0.3份、导电粒子0.2-0.4份、偶联剂1-2份、潜固化剂5-15份、引发剂3-8份。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热固性树脂15-25份、弹性体25-35份、增塑剂4-6份、活性稀释剂/活性单体23-27份、填料3-5份、阻聚剂0.24-0.26份、导电粒子0.25-0.35份、偶联剂1.3-1.6份、潜固化剂8-12份、引发剂4-6份。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热固性树脂20份、弹性体30份、增塑剂5份、活性稀释剂/活性单体25份、填料4份、阻聚剂0.25份、导电粒子0.3份、偶联剂1.5份、潜固化剂10份、引发剂5份。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固性树脂具体为环氧树脂、不饱和、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或乙烯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一种无溶剂型异方性导电胶、导电胶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热固性树脂、弹性体放入分散机中分散,加热融化,形成混合物;
步骤二、将增塑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并降温至60℃以下;
步骤三、将活性稀释剂/活性单体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温度不超过60℃;
步骤四、继续将填料、阻聚剂依次加入上述混合物中;
步骤五、继续将导电粒子加入上述混合物中;
步骤六、继续将偶联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昱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昱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756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