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440643.7 申请日: 2023-04-23
公开(公告)号: CN116655782A 公开(公告)日: 2023-08-29
发明(设计)人: 孙金福;冯泽众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6/10 分类号: C07K16/10;C12N15/13;G01N33/569;G01N33/577;A61K39/42;A61P31/14
代理公司: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代理人: 李运萍
地址: 110819 辽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型 冠状病毒 蛋白 单克隆抗体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属于免疫学和病毒学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集SARS‑CoV‑2感染患者康复后的血液,分离表达S蛋白抗体的单个B细胞,利用RT‑PCR克隆S蛋白抗体基因,转染HEK‑293T细胞,表达单克隆抗体,经ELISA、不同变异型毒株假病毒中和等实验方法检测抗体与S蛋白的亲和力及其对病毒的中和活性。本发明制备的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单克隆抗体对多个变异毒株具有良好的中和活性,对奥克密戎及其变异毒株的检测、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和病毒学领域,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检测、预防和治疗领域,具体涉及2种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单抗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爆发和流行以来,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SARS-CoV-2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其结构蛋白包括核衣壳蛋白(N)、包膜蛋白(E)、膜蛋白(M)和包膜表面的刺突蛋白(S)。S蛋白在包膜表面形成三聚体,在病毒进入细胞时,S蛋白由蛋白酶裂解为S1、S2两个功能结构域,S1包含NTD和RBD结构域,RBD与细胞受体ACE2结合。S2发生构象变化,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侵入细胞。因此,S蛋白成为疫苗开发和抗体治疗的主要靶点。

靶向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有效干扰S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阻断病毒感染。单克隆抗体作用机理包括病毒中和作用和诱导细胞免疫。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与病毒S蛋白结合后,抗体Fab片段阻断病毒蛋白与细胞受体ACE2结合,阻碍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所必需的蛋白裂解或构象改变,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此外,单克隆抗体Fc片段与免疫细胞的Fc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免疫功能,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对病毒粒子和感染细胞的吞噬作用及NK细胞对感染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研制了可用于治疗、检测SARS-CoV-2的单克隆抗体。从感染SARS-CoV-2康复后的患者静脉血液中分离获得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偶联S蛋白的磁珠法分离产生SARS-CoV-2S蛋白抗体的单个B细胞,利用单个B细胞RT-PCR扩增单克隆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通过重叠PCR与抗体恒定区连接,构建全长抗体表达盒,在真核细胞表达并获得单克隆抗体。本发明所述的单克隆抗体与病毒S蛋白具有高亲和力,能够有效阻断S蛋白与受体ACE2的结合,阻断病毒的感染。本发明所述2种抗体1E08和2F07针对原始病毒株(COVID-19)、德尔塔毒株(Delta)、奥密克戎毒株(BA.1)和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具有良好的广谱中和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在制备用于检测新型冠病毒SARS-CoV-2的试剂中的应用;或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药物中的作用。

所述抗体具体包括:1E08和2F07两株单克隆抗体。

所提供单克隆抗体1E08包含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和轻链可变区3个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的氨基酸序列:CDR1:QGISGY;CDR2:SAS;CDR3:QQYHLYPPT。

进一步,所述单克隆抗体1E08包含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和重链可变区3个CDR区的氨基酸序列:CDR1:GFTFSSYA;CDR2:ISGSGGST;CDR3:ATHKFRVANNN。

所提供单克隆抗体2F07包含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和轻链可变区3个CDR区的氨基酸序列:CDR1:QSISSY;CDR2:DAS;CDR3:QQYDNLWT。

进一步,所述单克隆抗体2F07包含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和重链可变区3个CDR区的氨基酸序列:CDR1:GFTFSNYG;CDR2:IWYDGSDK;CDR3:AKSGPDQWLVDLHF。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406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