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激光器及其出光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88775.X | 申请日: | 2023-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0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曾科;吉恩才;戴逸翔;李润东;李留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密尔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苏州密尔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10;H01S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左文 |
| 地址: | 518122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激光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激光器,沿激光信号的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振荡器模块、分束器模块、放大器模块、合束器模块和耦合模块,放大器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放大器,各放大器的输入端均连接于分束器模块的输出端,各放大器的输出端均连接于合束器模块的输入端;且振荡器模块、分束器模块、放大器模块、合束器模块和耦合模块均独立封装。本发明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线性结构的光纤激光器相比,提高了激光输出的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避免了热量集中,散热易于管理,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各模块采用独立封装的模块化结构,降低了激光器集成的复杂度,有利于批量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激光器及其出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激光器是以掺杂稀土元素的光纤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与其他激光器相比,光纤激光器具有能量转化率高、输出光束质量好、结构紧凑稳定、散热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地应用。
现有技术中,光纤激光器主要采用线性结构,多以单谐振腔振荡完成高功率激光输出,或以激光振荡信号多级放大后高功率输出,对于线性结构的光纤激光器,还存在如下不足:线性结构的光纤激光器发射激光,产生能量损耗较高,损耗的能量会直接产生热量,热量集中,导致激光器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增大冷热管理设计难度;线性结构的光纤激光器为了获得较高功率的激光输出,光纤的纤芯尺寸和包层尺寸增大,大尺寸的光纤及相关器件的制备难度高,价格昂贵,对国际光纤供应链依赖严重,容易受宏观因素的影响,对于高平均功率、高峰值功率的光纤激光器难以获得批量制造机遇,难以适应当前批量医疗器械制造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纤激光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线性结构的光纤激光器存在热量过于集中、平均功率难以提升、峰值功率难以提升、成本高、系统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纤激光器,沿激光信号的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振荡器模块、分束器模块、放大器模块、合束器模块和耦合模块,所述放大器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放大器,各所述放大器的输入端均连接于所述分束器模块的输出端,各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均连接于所述合束器模块的输入端;且所述振荡器模块、所述分束器模块、所述放大器模块、所述合束器模块和所述耦合模块均独立封装。
本发明提供的光纤激光器,提高了激光输出的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避免了热量集中,散热易于管理,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各模块采用独立封装的模块化结构,降低了激光器集成的复杂度,有利于批量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沿所述激光信号的传输方向,所述振荡器模块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光栅、第一增益光纤、第一合束器组件和第二光栅,所述第一合束器组件包括第一合束器和第一泵浦源,所述第一合束器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增益光纤,所述第一合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光栅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合束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泵浦源,其中,所述第一泵浦源的泵浦信号方向与所述激光信号的输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光栅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光栅的反射率。
进一步地,沿所述激光信号的传输方向,所述放大器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二合束器组件、第二增益光纤和包层光剥除器,所述第二合束器组件包括第二合束器和至少两个第二泵浦源,各所述第二泵浦源均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合束器的泵浦输入端,所述第二合束器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分束器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合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增益光纤,所述包层光剥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合束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泵浦源的泵浦信号方向与所述激光信号的输出方向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激光器中,各放大器采用相同的第二泵浦源,合束相关性好,通过合束实现了光纤激光器的高功率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纤芯直径介于6μm-10μm之间,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包层直径介于80μm-130μm之间,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长度介于4m-6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密尔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苏州密尔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密尔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苏州密尔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87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