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型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7998.4 | 申请日: | 202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2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何青峰;黄河;刘晓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市建衡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28 |
代理公司: | 湖南正则奇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5 | 代理人: | 肖美哲 |
地址: | 421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碳源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型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超支化季铵盐聚合物和沸石加入水中,设置温度为45‑50℃,搅拌3h,经过减压浓缩除水,得到固相载体;将高密度聚乙烯、可降解聚合物、植物纤维和固相载体粉碎并混合均匀,注塑机中,挤出成型,得到一种可降解型碳源。本发明选用具有缓释效果的固体碳源,在高密度聚乙烯中添加各种辅料,改善碳源的亲水性、生物亲和性、正电性,提高微生物与碳源之间的粘附效果,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生物膜载体,解决液体碳源投加易过量的问题,减少二次污染和污泥膨胀的情况,提高脱氮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型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和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普遍具有低碳氮磷相对较高的特点,有机物含量过低时,常规反硝化工艺无法满足缺氧反硝化阶段对碳源的需求,反硝化过程中碳源供应不足,会使反硝化速度降低,反硝化细菌就会利用自身的原生质进行内源反硝化作用,减少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和数量,导致反硝化作用减弱甚至停止;极大地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脱氮效果。
常规的碳源包括淀粉、甲醇、醋酸钠、工业葡萄糖等,其中,淀粉等高分子糖类需要转化成乙酸、甲酸等小分子有机酸才能被利用,甲醇虽然是快速易降解的有机物,但是也需要转化成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才能被微生物利用,醋酸钠和工业葡萄糖作为碳源的缺陷主要为投加量难以控制,易造成二次污染和污泥膨胀,其中污泥的处理成本高,会增加污水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型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解决碳源易造成二次污染和污泥膨胀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降解型碳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超支化季铵盐聚合物和沸石加入水中,设置温度为45-50℃,搅拌3h,经过减压浓缩除水,得到固相载体;选用超支化季铵盐聚合物作为原料,超支化季铵盐聚合物结构中氨基中的氢与沸石结构上的Si-O形成氢键,超支化季铵盐聚合物吸附接枝在沸石上,得到固相载体;沸石作为一种无机粒子,由于表面存在羟基,易形成氢键,从而使得其粒子间作用力较大,附聚力较强,易形成团聚,超支化季铵盐聚合物同时含有端氨基、亚胺基和阳离子季铵键,其溶解性优于常规的季铵盐聚合物,通过超支化季铵盐聚合物吸附接枝处理后,改善沸石在聚合物中易发生团聚的问题。
将高密度聚乙烯、可降解聚合物、植物纤维和固相载体粉碎并混合均匀,注塑机中,挤出成型,得到一种可降解型碳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超支化季铵盐聚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在氮气保护、冰水浴条件下,向三乙烯二胺中滴加丙烯酸甲酯和甲醇的混合物,加完后撤去冰水浴,搅拌反应4h后,减压除去甲醇,升温至150℃,继续减压反应4h,得到超支化聚酰胺;三乙烯二胺、丙烯酸甲酯和甲醇的用量比为5mL:4mL:10mL;
将超支化聚酰胺和水搅拌混合,然后加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在温度为80℃条件下,搅拌反应5min,反应结束后,加入丙酮沉淀,分离,得到超支化季铵盐聚合物;超支化聚酰胺、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水的用量比为10g:5g:100mL。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超支化季铵盐聚合物和沸石的重量比为1:1-2;沸石的直径<10μ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按照重量份计:高密度聚乙烯75-80份、可降解聚合物10-20份、植物纤维10-12份和固相载体2-3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可降解聚合物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聚乳酸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植物纤维的尺寸粒径小于1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市建衡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衡阳市建衡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7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