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3936.6 | 申请日: | 202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2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应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汇览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0058 | 分类号: | G01N23/20058;G01N21/84 |
代理公司: | 重庆利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75 | 代理人: | 陈巍 |
地址: | 523853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毒 快速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装置,包括真空检测室,所述真空检测室内设置有轨道、载片传送机构、图像放大显示机构和图像识别系统,该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装置采用物理检测方法,利用散射的电子束照射病毒、细菌,投射到荧光屏上,实现对病毒、细菌的高倍物理放大,然后配合图像识别系统,根据病毒、细菌的固有特征进行确认识别,能够实现单个标本的检测并且结果即检即知,检测效果迅速且准确;该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装置自动化程度较高,能有效减少检测人员的感染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正股RNA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β病毒属,可以发生人际传播,且传播能力较强。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有病原体培养、血清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但病原体培养耗时长、效率低,血清抗体检测特异性低,因此临床上普遍采用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更高的核酸检测方法。
目前,主流的检测方法为PCR技术,即实时荧光定量PCR,此技术属于二代PCR技术,可对核酸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利用核酸扩增时产生的扩增曲线来判读核酸量,但其仍然需要2个小时的过程,需要集中标本一起上机,不能做零散的标本,也不能用于做急诊项目。
为克服上述缺陷,公开号CN11145483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冠病毒核酸制备和PCR检测一体化装置,其虽然可以做零散标本,也可以满足急诊需求,但根据其说明书【0047】段的记载“只要加入就启动DNA扩增,每个样品设定放置时间1小时,经过激光发射器52的激发产生荧光,荧光信号被荧光信号检测装置53接收,并经过数据处理与控制元件54分析,最终输出到数据输出面板55进行显示”可知,该检测过程至少需要1个小时,仍然无法做到即检即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装置,以物理检测的方式替代常规PCR技术的化学检测方式,真正实现快速检测、即检即知,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时效性,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毒携带者,进而切断传播链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检测室,所述真空检测室内设置有轨道、载片传送机构、图像放大显示机构和图像识别系统,其中:
所述真空检测室内为真空环境;
所述图像放大显示机构包括电子枪、静电高压发生器、偏转电极以及荧光屏,所述电子枪用于产生电子束,所述静电高压发生器用于对电子加速并且可使电子偏移预设角度,所述偏转电极用于产生偏转电压为U、半径为R的圆环形电场;电子以直射速度V0射出,经过圆环形电场产生散射,散射后的电子束可照射到载片采样区域上,投影到荧光屏上形成放大的图像;
所述轨道穿过图像放大显示机构,所述荧光屏位于轨道的一侧,所述电子枪和偏转电极位于轨道的另一侧;
所述载片传送机构设于轨道上,所述载片传送机构可夹持载片本体,所述载片传送机构用于使载片本体沿轨道移动,还用于使载片本体升降;
所述图像识别系统包括高速相机和计算机,所述高速相机用于对荧光屏上显示的放大图像进行拍摄并将照片实时传输给计算机,所述高速相机的拍摄速度与载片本体沿轨道移动的速度匹配;所述计算机用于接收并存储来自高速相机的照片,还用于将各单张照片按照其实际位置拼接成整图;还用于将单张照片与预设的新冠病毒特征进行图形识别;还用于计算圆弧直径并与预设的新冠病毒特征进行对比。
优选地,所述载片本体的中央区域为采样区域,所述采样区域划分为x行y列的第一单元区域阵列,任一所述第一单元区域均划分为m行n列的第二单元区域阵列;检测时,所述载片传送机构驱动载片本体移动,以使散射后的电子束依次照射到各个第一单元区域或各个第二单元区域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汇览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汇览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39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