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 LDPC码的可变码长码率的编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6219.0 | 申请日: | 202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8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姜明;王影;施钰飏;张逸帆;吕彦辰;张一荻;徐安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11 | 分类号: | H03M13/11;H03M13/00;H04L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dpc 可变 码长码率 编码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5GLDPC码的可变码长码率的编码方法,并针对5GLDPC码BG1矩阵,给出7组不同码率范围的矩阵编码方法,其码率范围几乎覆盖BG1所支持的所有码率。在误比特率(BER)为1×10supgt;‑5/supgt;处,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编码可以得到比5G协议LDPC码编码更好的性能;并且减少由于更换码率和码长,而重新计算偏移值和矩阵大小的计算量,从而实现更低复杂度,性能更优的多码率多码长5GLDPC码编码。此外,本发明规定的打孔缩短模式支持的最大可编码信息长度为768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系统中LDPC码的一种基矩阵构造方法,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5G系统中LDPC码的可变码长码率的编码方法,属于编码构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是一种前向纠错码,即发送端通过在发送码元序列中加入校验码元来进行差错控制,接收端就能够识别错误码元并将其改为正确码元。LDPC码是20世纪60年代Gallag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的,但由于当时的硬件的计算能力有限,无法对译码复杂度相对较高的LDPC码进行有效的译码,便少有人进行研究。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LDPC码被MacKay等人重新发现。近年来,LDPC码由于译码算法的复杂度较低而受到关注,在各种通信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6年,LDPC码被采纳为5G eMBB场景下的数据业务的编码方案,支持高吞吐量、宽范围内的码长和率长以及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IR-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IR-HARQ)。
LDPC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线性即LDPC码的校验位和信息位构成线性约束关系,分组是指将收到的信息序列按K个信息比特为一组进行分组,通过编码得到N个码字比特,线性分组码也用(N,K)表示。
5G系统中的LDPC码属于QC-LDPC码,其基矩阵的表现形式为维数Mb×Nb的矩阵,每个矩阵元素是-1~Z之间的任意整数,称为扩展因子。通过将-1替换成Z×Z的全零阵,将Z替换成循环右移Z位的单位阵,得到由0和1组成的校验矩阵。经过高斯消元编码,得到传输的码字,LDPC码的任一码字与其对应的校验矩阵H互为零化空间。
LDPC码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码率兼容的问题,常见的实现方式有打孔和缩短两种。打孔的位置除了5G协议规定的第c1,c2列信息比特外,一般会出现在校验位,打孔的比特信息是不发送的。打孔操作是对一个低码率的LDPC码进行,可以得到一系列高码率的码,这些码的校验矩阵均相同,因此不会增加编译码过程的复杂度。打孔操作在编码之后进行,在译码过程中,先对打孔比特位赋予较低可靠度信息,一般直接让输入似然比置0。缩短操作是通过删除LDPC码字中的信息位来实现码率降低的,缩短的信息比特不需要通过信道传输。在发送端,将缩短的比特置0,参与编码;在译码过程中,给全0的缩短比特赋予高可靠信息,一般将初始似然比置为无穷大,在接收端缩短的比特作为已知数据参与译码。
5G协议中提出的编码步骤为:
给定传输码率R,传输信息比特长度K′及传输码长N′=K′/R,
1)首先根据给定的码率R选取合适的基矩阵列数Nb,协议规定基矩阵第c1,c2列打孔,由22/(N′b-2)=R得到Nb′,然后对Nb′向上取整得到N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62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