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控制的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5413.7 | 申请日: | 202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7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宋欣;于旭彬;袁学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M1/16;F01M11/10;F01M5/02;F01M1/02;F01P7/14;F01P11/08;F02D41/30;F02B7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28 | 代理人: | 周丹娜 |
地址: | 07105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控制 方法 装置 车辆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控制的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的机油温度值;根据机油温度值,确定发动机当前的工作状态;根据发动机当前工作状态,确定适配于当前工作状态的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对发动机的机油温度值和/或机油压力值进行控制;其中,控制后的机油温度值和/或机油压力值处于当前工作状态对应的预设范围。该方法能够调整机油温度和压力,使发动机机油温度值和压力值保持在与当前工作状态对应的合适的范围内,使发动机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都可以在高效经济区间运转,减小发动机的机械损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领域中发明名称一种发动机控制的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能否正常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机油压力和温度。
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发动机中的机油容易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或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使发动机的损耗增大,最终导致发动机难以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控制的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该方法能够调整机油温度和压力,使发动机机油温度值和压力值保持在与当前工作状态对应的合适的范围内,实现发动机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都可以在高效经济区间运转,减小发动机的机械损失。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的机油温度值;根据机油温度值,确定发动机当前的工作状态;根据发动机当前工作状态,确定适配于当前工作状态的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对发动机的机油温度值和/或机油压力值进行控制;其中,控制后的机油温度值和/或机油压力值处于当前工作状态对应的预设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整机油温度和压力,使发动机机油温度值和压力值保持在与当前工作状态对应的合适的范围内,实现发动机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都可以在高效经济区间运转,减小发动机的机械损失。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机油温度值,确定发动机当前的工作状态,包括:当机油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确定发动机当前的工作状态为暖机工作状态;当机油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确定发动机当前的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状态;当机油温度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值且小于第四预设温度值时,确定发动机当前的工作状态为高温工作状态;当机油温度值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值时,确定发动机当前的工作状态为超温工作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发动机当前的工作状态为暖机工作状态,根据控制策略,对发动机的机油温度值和/或机油压力值进行控制,包括:通过对发动机的机油进行加热和/或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通道关闭,以对发动机的机油温度值进行控制;和/或,控制机油压力值处于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第一预设压力范围的下限为第一预设压力值;其中,发动机的机油被机油泵控制,第一预设压力值为机油泵开度大于预设开度时的机油压力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发动机当前的工作状态为暖机工作状态时,根据确定的策略对机油进行加热,并且还可以关闭冷却液通道,同时还可以通过机油泵的开度,控制机油的压力值处于较大的压力范围,可以实现快速暖机,并且能更快降低机油的粘度降低摩擦功,最终实现降低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损和机械损失。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过对发动机的机油进行加热和/或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的通道关闭,以对发动机的机油温度值进行控制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当控制后的机油温度值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停止对机油进行加热和/或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通道开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后的机油温度值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即确定完成暖机,此时停止对机油进行加热可以节约电能。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通道开启可以防止发动机在暖机完成后温度升温过快、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5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