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易拉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65796.X | 申请日: | 202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8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向忠;赖志强;梁先文;封力行;王泽锐;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电(广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10 | 分类号: | C09J7/10;C09J7/30;C09J109/06;C09J11/08;C09J11/04;C09J1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黄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易拉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易拉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易拉胶包括双面离型膜;形成于双面离型膜一侧表面上的第一丙烯酸胶粘层;形成在第一丙烯酸胶粘层上的橡胶胶粘层;形成在橡胶胶粘层的第二丙烯酸胶粘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配制橡胶树脂胶水和丙烯酸胶水;将橡胶树脂胶水涂覆于第一离型膜表面上,烘干固化后形成橡胶胶粘层;将丙烯酸胶水涂覆于橡胶胶粘层的第一表面上,烘干固化后在橡胶胶粘层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丙烯酸胶粘层;在第一丙烯酸胶粘层的表面上贴附双面离型膜,剥离第一离型膜露出橡胶胶粘层的第二表面;将丙烯酸胶水涂覆于橡胶胶粘层的第二表面上,烘干固化后在橡胶胶粘层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丙烯酸胶粘层,制备获得所述电池易拉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粘接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易拉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池是这些电子产品必不可少的组件,为了避免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电池的装配问题出现故障,电池往往采用强力的粘合剂将电池紧紧的粘在手机主板上,但这样的操作会带来两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是电池的零部件由于强粘性而难以很好地拆卸,二是当手机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或回收时,电池由于强力的固定很难被拆卸下来。这样的电池固定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发展,于是,易拉胶带应运而生,易拉胶作为一种双面胶,能将电池牢牢地固定在手机主板上,并通过预留出的拉手端可以将电池轻易的拉出,在拉伸时由于胶内部的内聚力远大于胶和手机主板之间的结合力,当胶带与主板之间发生位移时,胶带就会失去粘性而很轻易地被拉出,使电池从主板上拆卸下来。
现有的易拉胶一般采用高强度的橡胶或者一些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基材作为主体,在TPU基材的相对两面设置有橡胶层,在使用过程中易拉胶抗拉强度和粘性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易拉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电池易拉胶抗拉强度和粘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一种电池易拉胶,所述易拉胶包括:
双面离型膜;
形成于所述双面离型膜表面上的第一丙烯酸胶粘层;
形成在所述第一丙烯酸胶粘层上的橡胶胶粘层;以及
形成在所述橡胶胶粘层上的第二丙烯酸胶粘层;
其中,所述橡胶胶粘层的厚度为90μm~500μm,所述第一丙烯酸胶粘层和所述第二丙烯酸胶粘层的厚度分别为1μm~20μm。
优选地,所述橡胶胶粘层由橡胶树脂胶水涂覆固化形成,所述橡胶树脂胶水包括相互混合的橡胶树脂、第一增粘树脂、第一固化剂、增塑剂、固体填料和第一溶剂。
优选地,所述橡胶树脂胶水包括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的以下组分:橡胶树脂30%~70%,第一增粘树脂1%~10%,第一固化剂1%~10%,增塑剂1%~10%,固体填料5%~20%,第一溶剂20%~50%。
优选地,所述橡胶树脂选自天然橡胶、丁苯橡胶、EVA弹性体、顺丁橡胶和丁腈橡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第一增粘树脂选自松香树脂、液体萜烯树脂和石油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第一固化剂选自有机胺、异腈酸酯、金属咪唑盐和过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增塑剂选自石蜡基增塑剂,芳香基增塑剂、环烷基增塑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固体填料选自钛白粉;所述第一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丁酯、N-N二甲基甲酰胺、苯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丙烯酸胶粘层和所述第二丙烯酸胶粘层的材料分别由丙烯酸胶水涂覆固化形成,所述丙烯酸胶水包括相互混合的丙烯酸树脂、第二增粘树脂、第二固化剂和第二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电(广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纳电(广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657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电混动汽车用辅助助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