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电极封装框加工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49130.5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0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乔睿;毛佳诚;张剑石;许正武;林昌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73 | 分类号: | H01M8/0273;H01M8/0276;H01M8/028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薛晨光 |
地址: | 20180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电极 封装 加工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极封装框加工处理方法,其通过依次进行的设备预热、烫料检测、升温变速、稳定烫料以及组件成型等各操作步骤,利用烫料机对原料卷材进行加热烫料处理,并对原料卷材的形变量进行记录和对比,直至形变量不再增大,以确定烫料的稳定作业温度,以该稳定作业温度为烫料温度作业标准,对原料卷材进行连续烫料,使原料卷材结构形状保持稳定,不会发生翘曲或其他形变现象,保证烫料后的原料卷材加工出的封装框组件能够与燃料电池芯片等充分适配组装,保证燃料电池的电极装配效果和结构稳定性,避免燃料电池组装过程中因封装框组件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形变而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组件结构可靠性和装配强度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配套组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极封装框加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电化学电池,其核心工作过程也就是水电解生成氢气、氧气的逆反应过程。其工作原理是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极不稳定且非常活跃的质子与电子,其中,质子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氧侧,而电子则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氧侧,从而在阴极与氧气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水。换言之,上述反应过程中,氢气氧化产生的电子经由外电路至阴极,从而产生电流。
对于目前的燃料电池生产和应用领域而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除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无环境污染等优点之外,还具有能低温正常自启动、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等优势。目前业内对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最为普遍的领域,有氢燃料电池公交、物流配送车辆、重卡,乘用车有轿车、越野车,还有船舶、游艇等。
综上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未来对于普遍能源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代替能源类型。
现有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极密封边框多采用热熔胶工艺,因此在其边框与CCM(燃料电池芯片)对位贴合后,需要一个较高的温度来将热熔胶的胶水特性激活,从而使阴阳两极的边框能更紧密地贴合,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和整堆的耐久性。
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的密封边框的尺寸及平整度将直接影响到电堆的装配。若边框的尺寸精度不达标,则有可能导致电堆边缘不整齐、双极板直接接触导致短路等,若电极的密封边框翘曲严重,则会在电堆装配过程中带来较大的抓取及对位难度,给相应的燃料电池组装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优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极密封边框的加工处理效果,避免因密封边框发生翘曲等结构变形而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组装产生不利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极封装框加工处理方法,该燃料电池电极封装框加工处理方法能够优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极密封边框的加工处理效果,避免因密封边框发生翘曲等结构变形而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组装产生不利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极封装框加工处理方法,采用了如上文所述的医疗废物处理系统,包括步骤:
设备预热,将用以加工燃料电池电极封装框的原料卷材穿过烫料机加热辊,并设定烫料机的烫料温度,该烫料温度的初始值低于燃料电池电极封装框的胶层激活温度,待烫料机的烫料温度升高至作业需求温度后启动烫料,加热辊持续运转;
烫料检测,保持烫料机稳定运行并对原料卷材持续烫料处理,期间持续测量烫料处理后的原料卷材的形变量并记录;
升温变速,依据烫料处理期间测量得到的原料卷材形变量参数,逐步升高烫料机的烫料温度,并随着烫料温度的升高持续记录原料卷材的型变量;
稳定烫料,当原料卷材的形变量不再继续增大时,将当前的烫料机烫料温度作为稳定作业温度,并使烫料机保持稳定作业温度而持续对原料卷材实施烫料处理;
组件成型,将经过烫料处理后的原料卷材收卷整理为备料卷材,并依据燃料电池产品加工需求,对备料卷材进行相应的裁切成型处理,得到封装框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49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微小空气泡的直接空气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超广角成像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