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合金高强钢Q390C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35456.2 | 申请日: | 2023-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6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王晓晶;孙福来;张恭;徐振坤;李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12;C22C38/06;C22C33/06;C21C7/00;C21C5/28;C21C7/064;C21C7/06;B22D11/00;C21D8/02;C21D6/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范建良 |
| 地址: | 30030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高强 q390c 钢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低合金高强钢Q390C钢板,其特征在于,该钢板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单位,wt%:C:0.16~0.20、Si:0.25~0.30、Mn:0.90~1.05、P:0.020、S:0.015、Nb:0.009~0.015、Als:0.015-0.025、其他为Fe和残留元素。
2.一种生产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板坯连铸、板坯加热、高压水除鳞、粗轧、精轧、层流冷却、热矫、冷床冷却、剪切、取样、检验以及入库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冶炼具体为:冶炼前期对渣料进行分批量加入,调整枪位及吹氧量,化透炉渣,提高炉渣碱度;冶炼前期、中期控制好炉温进行脱磷,冶炼进入中后期时,将温度适当拉高,形成高温环境,转炉出钢时温度控制在1640~1660℃,碳控制在0.12%以下;冶炼过程底吹采用N-Ar切换模式,控制钢中的N含量在70ppm以下;转炉出钢过程中,使用挡渣锥挡渣,控制转炉下渣厚度在50mm以下;转炉出钢进行合金化并根据目标成分加入相应的铌铁,合金化结束30s到1min内随钢流一次性加入石灰250kg/炉,精炼渣150kg/炉,这样可以降低炉渣的氧化性同时能够促进石灰快速熔化,转炉出钢结束后严禁钢液大翻,确保钢液的纯净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F精炼具体为:钢包进站后开始接通氩气流量按100~200L/min控制进行弱搅拌;在精炼过程中氩气流量按照200~300L/min控制,保证钢液不裸露,钢渣界面轻微波动;给电升温过程中氩气流量按500~600L/min控制,保证埋弧效果的同时,均匀钢水温度;在脱硫和脱氧过程中氩气流量按照800~900L/min控制,加快精炼节奏,提高精炼效率;造白渣脱硫,快速成渣,采用锰铁、硅铁、铝线进行微合金化,成分调整为目标成分;出站时以3m/s喂入实芯纯钙线150-200m/炉,钙处理结束后进行软吹并保证软吹时间大于5min;出站时确保钢液中[O]在20ppm以下,钢液出站温度:第一炉1585-1600℃,连浇炉1555-156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坯连铸具体为:连铸机共计14个扇形段,其中,1~6段为弧形段,7~8段为矫直段,9~14段为水平段;铸坯配有结晶器液面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二冷自动配水系统;
生产250mm*2100mm断面铸坯断面铸坯,全程保护浇注,使用铝碳套管;连铸过程中钢水过热度控制在10~25℃范围内,拉速全程控制在0.95~1.15m/min,结晶器液面波动控制在±3mm以内;设定结晶器锥度为1.1%/m,宽面水量稳定在4100~4250L/min、窄面水量稳定在410~450L/min;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控制在110~150mm;钢液浇注时,结晶器振动方式采用非正弦振动,非正弦振动曲线的波形偏斜率10%,负滑脱时间tn=0.137-0.145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动态轻压下,轻压下区间设定为0.55-1.05及压下量为4.0mm,二冷水采用弱冷比水量0.5L/kg;提高1区、2区、3区水量,降低4区、5区水量,保证铸坯角部温度大于90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坯加热具体为:铸坯直接热送到加热炉,250mm厚度热坯在加热炉中加热时间为2.5~3.0小时;出钢温度控制在1180~120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除鳞采用至少一道次除鳞。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具体为:精轧开轧控制温度为900~950℃,中间坯厚度要求60~90mm,进层流冷却温度控制在750~820℃,出层流温度范围控制在610~680℃;根据钢板厚度规格和板形情况选择矫直次数,直至矫平为止;当钢板厚度20mm~40mm进行下线堆冷24小时保证钢板内应力得到充分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54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