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电池系统、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27005.4 | 申请日: | 2023-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6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 发明(设计)人: | 阚聪;袁中;吴良恕;齐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0/60 | 分类号: | B60L50/60;B60L53/14;B60L53/16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黄海丽 |
| 地址: | 241003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系统 电动汽车 及其 充电 方法 | ||
1.一种双电池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双电池组、高压箱和整车控制器;所述双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并联设置,且均与高压箱的电池输入接口连接;
所述高压箱设有两个直流充电接口,其中一个直流充电接口与第一充电枪的输出端连接,另外一个直流充电接口与第二充电枪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充电枪的输入端和第二充电枪的输入端均与充电桩控制器连接;
所述整车控制器与高压箱的电池管理单元通信,电池管理单元通过控制高压箱中继电器的开闭,实现同时插双充电枪向双电池组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池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高压箱,包括:第一电池输入正极接口,所述第一电池输入正极接口通过第一熔断器与第一继电器连接,第一继电器与第一电流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连接,第二继电器与输出端正极接口连接;
所述高压箱,还包括:第二电池输入正极接口,所述第二电池输入正极接口通过第二熔断器与第三继电器连接,第三继电器与第二电流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池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还与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端与预充电阻连接,预充电阻与输出端正极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五继电器与高压箱的第一直流充电正极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第六继电器与高压箱的第二直流充电正极接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池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高压箱,还包括:第一加热输出接口和第二加热输出接口,所述第一加热输出接口和第二加热输出接口均通过第七继电器与第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池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高压箱,还包括:第一电池输入负极接口和第二电池输入负极接口;所述第一电池输入负极接口和第二电池输入负极接口,均通过第八继电器与高压箱的输出端负极接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电池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池输入负极接口,还通过第九继电器与第一直流充电负极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电池输入负极接口,还通过第十继电器与第二直流充电负极接口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池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高压箱,还包括:第一加热输入接口和第二加热输入接口,所述第一加热输入接口和第二加热输入接口,均通过第十一继电器与第一电池输入负极接口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电池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池输入正极接口,与第一电池组的每个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池输入正极接口,与第二电池组的每个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
第一电池输入负极接口,与第一电池组的每个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池输入负极接口,与第二电池组的每个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输入接口,与第一电池组的每个单体电池的加热丝连接;所述第二加热输入接口,与第二电池组的每个单体电池的加热丝连接;
所述第一包间通讯接口与每个单体电池的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包间通讯接口与每个单体电池的温度传感器连接。
9.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是,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池系统。
10.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池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插枪判断:当充电枪接入,钥匙开关处于Off挡,充电枪与充电机相互发送辨识报文,参数配置成功;
进入充电:判断插枪成功后,先闭合充电桩继电器,再闭合电池管理系统继电器后进行充电;
判断充电状态:当电池管理系统判断电量充满时发送报文,充电桩接收报文后发送确认终止报文;
充电结束:充电桩先断开继电器,电池管理系统后断开继电器,解锁,充电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70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