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李PsERF1B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色苷合成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25600.4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10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康;徐冉冉;王雨贝;韩晨瑞;傅达奇;姜微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4;A01H5/00;A01H6/82;A01H6/74;C12N1/21;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serf1b 蛋白质 及其 编码 基因 调控 植物 花色 合成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李PsERF1B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色苷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李PsERF1B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色苷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蛋白质PsERF1B是如下任一种的蛋白质:A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质;A2)将A1)的蛋白质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A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8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调控植物花色苷合成的蛋白质;A3)在A1)或A2)的N末端或/和C末端连接蛋白质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蛋白质PsERF1B可用于调控植物花色苷合成,为植物品种筛选和育种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李PsERF1B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色苷合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李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果树之一,我国李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李果实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和花色苷等生物活性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花色苷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不仅赋予了果实艳丽的颜色,增加了观赏性,还增加了果实的营养,被作为是果实品质和功能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花色苷的摄入有利于预防人类心血管疾病等,促进人体健康。李果肉主要的花色苷成分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另外还有微量的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Wang等.Compositionalmodifications of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changes in the edible quality andantioxidant activity of‘Friar’plum fruit during flesh reddening at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Food Chemistry,2018,254:26-35)。拥有黑色或紫色果皮黄色果肉的李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后果肉转变成红色。李果肉冷藏过程中的红变是由于积累了高含量的花色苷,鉴于花色苷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功能物质,果肉红变被认为有利于提高李果实生物活性功能。通过低温贮藏处理,将采后李果实黄肉性状改变为红肉性状,不仅简单高效,而且操作性强。
植物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是类黄酮合成途径的一个分支,是目前研究较为清楚的次生代谢途径。花色苷合成受转录因子MYB、basic helix-loop-helix(bHLH)和WD40重复蛋白形成MBW复合体协同调控,并结合到花色苷合成途径的结构基因启动子的顺势作用元件上,激活这些结构基因的转录。除了MBW复合体,还有其他一些转录因子或调控蛋白参与花色苷的合成。MYB基因可能只是参与果肉花色苷合成调节的具体“执行者”,但并不是导致性状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本研究鉴定出关键基因,为功能活性成分花色苷合成的采后调控提供依据,为富含花色苷活性功能成分的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调控植物花色苷合成。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蛋白质。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可为如下任一种的蛋白质:
A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质;
A2)将A1)的蛋白质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A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8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调控植物花色苷合成的蛋白质;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氨基酸的保守性替换等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在不影响其活性的前提下,通过取代、缺失和/或增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得到与如SEQ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突变体;
A3)在A1)或A2)的N末端或/和C末端连接蛋白质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
上述A1)所述蛋白质的名称为PsERF1B。
为了使A1)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或检测,可在由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标签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5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吉非替尼新杂质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便捷救援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