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8-羟基-5-喹啉基偶氮)苯磺酸菲罗啉染料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19549.6 | 申请日: | 202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罗亚楠;白羽;陶然;白红旭;宋佳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医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15/26 | 分类号: | C07D215/26;C07D471/04;C09K11/06;C09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132000***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羟基 喹啉 偶氮 苯磺酸菲罗啉 染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8‑羟基‑5‑喹啉基偶氮)苯磺酸菲罗啉染料共晶,分子式为Csubgt;27/subgt;Hsubgt;19/subgt;Nsubgt;5/subgt;Osubgt;4/subgt;S,结构式为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4‑(8‑羟基‑5‑喹啉基偶氮)苯磺酸、1,10‑菲罗啉和溶剂一同放入反应容器中,在密闭条件下置于搅拌器上进行搅拌,充分反应;(2)用锡箔纸封住反应容器口,用针在锡箔纸上扎若干个小孔,静置挥发,待反应容器中开始析出红色透明块状晶体,即得。本发明染料共晶在热稳定性上相对于染料本身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与1,10‑菲罗啉分子形成共晶,增强了晶体的共面性,使得共晶的荧光强度相对于染料本身提高了近8倍,大大解决了原有染料在稳定性和荧光强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染料共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4-(8-羟基-5-喹啉基偶氮)苯磺酸菲罗啉染料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894年,德国E.Fischer基于“分子间选择性作用”的思想提出了“锁-钥匙”模型,即是现代超分子科学理论的雏形。1937年,德国K.L.Wolf等创造了“超分子”一词,用以描述分子缔合而形成的高度有序的实体。从普遍意义上讲,任何分子的集合都存在相互作用,所以人们常常将物质聚集态这一结构层次称为“超分子”。直到1978年,法国J.M.Lehn教授基于传统的植根于有机化学中的主客体体系研究才最终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完整概念。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缔结而形成的复杂有序并且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分子聚集体的科学,它是“超越分子范畴的化学”,而这种分子聚集体简称“超分子”。所以,超分子化学的基础是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通过研究多个不同种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
超分子化学具有以下显著特征:a.形成超分子化合物的强结合力是不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叠加和协同的结果,是多种作用力的综合表现;b.不同分子自组装而成的超分子化合物显示出与原自组装分子完全不同的新功能。而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协同作用进行的分子识别和超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核心部分。
晶体工程学将超分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晶体的设计与生长,通过分子识别和自组装过程的共同作用,得到结构可调控、具有特定物化性质的新晶体。运用晶体工程学的理论设计染料共晶的途径是可行的,利用晶体工程学的原理将有机染料成分与其它共晶前躯体通过氢键连接形成新的晶体。以晶体形式存在的有机染料成分,传统上一直局限于其荧光强度弱和热稳定性差。从知识产权上来说,有机染料成分本身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中结构和组成成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剑桥结构数据库(CSD)是关于分子设计和材料设计的物质结构微观信息的主要来源。
荧光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在许多技术领域当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荧光肿瘤标记物和OLED等。在一些染料中,由于其结构特征和所含官能团的特点,使这些染料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能,也使得这些染料有了更多的用途。然而,对于固态染料而言,在紧密堆积的情况下,染料分子之间会发生激子耦合产生新的激子态,从而导致染料的荧光性能发生猝灭现象。
因此,如何保持或者加强固态染料的荧光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4-(8-羟基-5-喹啉基偶氮)苯磺酸菲罗啉染料共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4-(8-羟基-5-喹啉基偶氮)苯磺酸菲罗啉染料共晶,分子式为C27H19N5O4S,结构式为
进一步,上述4-(8-羟基-5-喹啉基偶氮)苯磺酸菲罗啉染料共晶是以4-(8-羟基-5-喹啉基偶氮)苯磺酸染料作为有机染料成分,以1,10-菲罗啉作为前驱体,反应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医药学院,未经吉林医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195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