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附件轮系性能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7644.4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8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靖;李昕;陈兴旺;张鹏飞;卫守琦;吴帅;刘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5/00;G01M1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董鹤维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附件 性能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轮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附件轮系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在低温条件下,分别进行启动/熄火测试;热机至水温90℃以上,在空挡和D挡,不同轮系附件负载下进行100%油门加速测试,根据带轮打滑率和张紧轮摆角、皮带横向振动量,判断现有轮系性能是否达标。上述三种工况可以完全覆盖整车耐久使用到的各种发动机运行状态,完成上述三种工况验证,可以对轮系性能进行准确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轮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附件轮系性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轮系是满足整车NVH、供电、转向、空调等重要使用需求的系统,随着发动机技术提升,发动机升功率越来越高,动力响应越来越快,包括48V P0电机的应用,对轮系要求越来越高,轮系性能不达标会造成带轮打滑、异响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皮带损坏、脱落进而引起发动机损坏、车辆转向助力失效等严重问题,然而不同车辆由于发动机轮系布置、性能及附件不同,各大厂商对于轮系性能的测量方法各不相同,都是根据整车性能及可靠性试验时是否有异响、是否有零件损坏来判断轮系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没有明确的测试工况和评价标准。
目前行业内发动机附件轮系性能主要依靠整车可靠性验证过程中是否有异响、损坏、异常打滑等情况出现来判断,例如主要依靠整车2.6万公里综合耐久工况和整车地区适应性耐久8万公里,包括城市、高速、山路、坏路、高温、高寒等工况,判断轮系性能是否达标,是否具备认可条件,主要判断因素就行在整个耐久验证过程中是否发生打滑异响,是否有轮系零部件损坏。没有单独针对性能的单项验证,都是通过可靠性验证来辅助验证,本测试方案主要是能够利用通过经验和理论支撑设定的特殊工况,在耐久试验开展前提前完成性能验证,以便尽早发现隐患,减少设计验证往复周期。一轮耐久3-6个月,按传统开发方式如果耐久完成后性能未能达标,则需设计改进后再次进行耐久,时间和成本投入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附件轮系性能测试方法,依据整车实际测试结果,可准确的判断发动机附件轮系性能是否满足整车开发目标,以解决现有发动机附件轮系性能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发动机附件轮系性能测试方法,用于测试曲轴带轮、发电机带轮、空调压缩机带轮、张紧轮和皮带的性能,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低温环境下,获取发动机冷启动和熄火工况下的发动机附件轮系的测量数据,根据所述测量数据计算发动机附件轮系的性能数据,并判断所述性能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标准;
步骤二,在暖机状态下,发动机空挡时,获取不同发动机附件轮系负载工况下的发动机附件轮系的测量数据,根据所述测量数据计算发动机附件轮系的性能数据,并判断所述性能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标准;
步骤三,在暖机状态下,发动机D挡时,获取不同发动机附件轮系负载工况下的发动机附件轮系的测量数据,根据所述测量数据计算发动机附件轮系的性能数据,并判断所述性能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性能数据包括带轮打滑率、张紧轮摆角和皮带横向振动量。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标准为所述带轮打滑率不大于3%,所述张紧轮摆角峰值不大于5deg,皮带横向振动量峰值不大于±5%。
进一步地,所述带轮打滑率通过测量发电机带轮和空调压缩机带轮以及曲轴带轮的转速,并计算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轮摆角通过测量初始位置张紧臂旋转中心至张紧轮中心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和最大摆角位置张紧臂旋转中心至张紧轮中心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并计算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横向振动量通过测量皮带的横向位移以及相邻两个带轮切点中间段皮带的长度,并计算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76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