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91045.8 | 申请日: | 202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67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许雄文;刘宇轩;肖圣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10K30/50 | 分类号: | H10K30/50;H10K30/80;H10K30/85;H10K71/12;H10K71/40;H10K85/50;H10K9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齐键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钙钛矿型 太阳能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组成包括依次设置的玻璃电极、电子传输层、敏化层、钙钛矿薄膜、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敏化层含有亚锡离子。本发明的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沉积有电子传输层的玻璃电极浸入可溶性亚锡盐溶液中进行浸泡,再取出进行干燥,在电子传输层上形成敏化层;2)将钙钛矿材料沉积在敏化层上形成钙钛矿薄膜,再在钙钛矿薄膜上依次沉积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即得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本发明的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中的钙钛矿薄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好,光电转换效率高,且其制备方法简单,适合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是一种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其具有载流子扩散长度长、光电转换效率较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受到了世人瞩目。然而,现有工艺制备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较差,会直接影响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限制了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实际应用。
因此,开发一种钙钛矿薄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好、光电转换效率高的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其组成包括依次设置的玻璃电极、电子传输层、敏化层、钙钛矿薄膜、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所述敏化层含有亚锡离子。
优选的,所述电子传输层为TiO2层、SnO2层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钙钛矿薄膜通过以下方法制成:
1)将PbI2溶液沉积在敏化层上,80℃~100℃下退火5min~15min,形成PbI2薄膜;
2)将甲基碘化胺(MAI)溶液沉积在PbI2薄膜上,110℃~130℃下退火10min~30min,
即得钙钛矿薄膜。
含亚锡离子(Sn2+)的敏化层中的Sn2+可以与PbI2溶液中的Pb2+形成化学键,并对Pb2+产生吸附作用,可以使PbI2溶液在敏化层上铺展得更加均匀,形成的PbI2薄膜的均匀性也随之提高,进而可以提高钙钛矿薄膜在大面积基板上的均匀性和致密性,最终可以显著提高制备得到的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优选的,所述空穴传输层的组成成分为2,2′,7,7′-四(N,N-二-对甲氧基苯基胺))9,9′-螺二芴(Spiro-OMeTAD)。
优选的,所述金属电极的组成成分为金、银、铜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金属电极的厚度为60nm~100nm。
一种如上所述的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沉积有电子传输层的玻璃电极浸入可溶性亚锡盐溶液中进行浸泡,再取出进行干燥,在电子传输层上形成敏化层;
2)将钙钛矿材料沉积在敏化层上形成钙钛矿薄膜,再在钙钛矿薄膜上依次沉积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即得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10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