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悬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87420.1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3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0G7/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悬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悬架系统,包括:下控制臂、转向节、上控制臂和副车架,所述的下控制臂包括:第一球头销、减震器衬套、操纵性衬套、舒适性衬套、第一分体下控制臂、第二分体下控制臂和第二球头销,将传统三角形或“L”形控制臂更改为第一分体下控制臂与第二分体下控制臂,整车X方向受力过程中,两只控制臂角度可以发生相对变化,第二分体下控制臂无整车X方向受力及限位需求,操纵性衬套内没有限位橡胶,刚度可设定低些,整车噪音表现好;X向限位完全通过舒适性衬套实现,由于舒适衬套直径方向为低刚度,实现了整车的舒适性需求,不存在与副车架金属支架的接触噪声问题,减少了与副车架支架的摩擦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是连接车架与车轴的弹性装置,它一般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震器等部件构成,可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能提高乘车的舒适性。如附图1、2所示,传统悬架系统的下控制臂为一个三角形或L形控制臂,连接副车架与转向节,对于双横臂悬架,通过上控制臂连接转向节和车身;对于麦弗逊悬架,通过滑柱(减振器、弹簧等)连接转向节和车身。下控制臂通过球头销与转向节连接,通过减振器衬套与滑柱连接,通过操纵性衬套、舒适性衬套与副车架连接。
由于车辆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需求整车X方向低刚度、Y方向高刚度,因此,操纵性衬套、舒适性衬套X方向刚度设定为低刚度,操纵性衬套Y方向设定为高刚度。如附图2、3所示,X向限位初始阶段限位通过操纵性衬套X向限位橡胶(bumper)实现,与副车架支架压缩变形至极限,操纵性衬套X向限位后,舒适性衬套Y方向低刚度在整车X方向起作用,整车X方向出现拐点、刚度增加,但相对整车Y向仍为低刚度,直至舒适性衬套Y方向硬限位(内/外管之间橡胶压缩至极限);Y方向限位通过操纵性衬套内、外管之间橡胶实现。
如附图4所示,受力条件下:轮心受Fy侧向力时,操纵性衬套受相同侧向力Fy,并通过操纵性衬套Y向高刚度衬套提供反力;轮心受Fx纵向力时,操纵性衬套受Fx力和Mx力矩,Fx力通过操纵性衬套X向限位橡胶(bumper)提供反力;Mx力矩传递至舒适性衬套,产生侧向力Fy1,通过舒适性衬套Y向低刚度衬套提供反力。
由于整车X方向初始限位通过操纵性衬套X向限位橡胶与副车架压缩实现,X向限位橡胶与副车架金属支架相互挤压、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噪声问题,尤其是低温下金属与橡胶之间的摩擦噪声问题会更易被车内人员感知。而且,如面积、间隙等配合关系设定不好,或制造精度偏差,容易产生整车异响的严重售后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构思了一种新型悬架系统,将传统三角形或“L”形控制臂更改为两个分体下控制臂,分别装配操纵性衬套和舒适性衬套,由于舒适衬套直径方向为低刚度,实现了整车的舒适性需求,舒适衬套压缩至极限实现限位。
实现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悬架系统,包括:下控制臂1、转向节2、上控制臂3和副车架4,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控制臂1包括:第一球头销5、减震器衬套6、操纵性衬套7、舒适性衬套8、第一分体下控制臂13A、第二分体下控制臂13B和第二球头销18,在所述第二分体下控制臂13B的一端头设置第一球头销5,所述的第一球头销5与第二分体下控制臂13B固连,在所述第二分体下控制臂13B的另一端头设置操纵性衬套连接孔,在所述操纵性衬套连接孔内设置操纵性衬套7,所述的操纵性衬套7与操纵性衬套连接孔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二分体下控制臂13B上设置减震器衬套连接孔,在所述减震器衬套连接孔内设置减震器衬套6,所述的减震器衬套6与减震器衬套连接孔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一分体下控制臂13A的一端头设置第二球头销18,所述第一分体下控制臂13A与第二分体下控制臂13B通过第二球头销18铰接,在所述第一分体下控制臂13A的另一端头设置舒适性衬套连接孔,在所述舒适性衬套连接孔内设置舒适性衬套8,所述的舒适性衬套8与舒适性衬套连接孔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操纵性衬套7包括:衬套内管9、衬套外管11和橡胶21,在所述衬套内管9与衬套外管11间设置橡胶21,所述衬套内管9与衬套外管11两端头的橡胶为无限位橡胶结构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874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